隋唐排箫初探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 研究方法与目的 | 第10-11页 |
一、隋唐排箫的考古发现与分布 | 第11-27页 |
(一) 隋代排箫的考古发现与分布 | 第11-15页 |
1. 西北地区 | 第12-14页 |
2. 华中地区 | 第14-15页 |
(二) 唐代排箫的考古发现与分布 | 第15-25页 |
1. 西北地区 | 第16-21页 |
2. 华中地区 | 第21-22页 |
3. 华北地区 | 第22-24页 |
4. 东北地区 | 第24页 |
5. 华东地区 | 第24-25页 |
(三) 小结 | 第25-27页 |
二、隋唐排箫的形制类型 | 第27-38页 |
(一) 隋唐排箫的形制分类 | 第27-30页 |
(二) 隋唐排箫的管数分类 | 第30-36页 |
1. 十二管箫 | 第31页 |
2. 十三管箫 | 第31-32页 |
3. 十六管箫 | 第32-33页 |
4. 十七管箫 | 第33页 |
5. 十八管箫 | 第33页 |
6. 二十一管箫 | 第33-34页 |
7. 二十三管箫 | 第34-35页 |
8. 二十四管箫 | 第35页 |
9. 其它 | 第35-36页 |
(三) 小结 | 第36-38页 |
三、隋唐排箫的仿制试验 | 第38-47页 |
(一) 仿制试验 | 第38-42页 |
1. 双翼式十六管箫 | 第38-40页 |
2. 等管式十三管箫 | 第40-41页 |
3. 单翼式十二管箫 | 第41-42页 |
(二) 仿制工序 | 第42-45页 |
1. 选材 | 第42-44页 |
2. 打磨 | 第44页 |
3. 调音 | 第44-45页 |
4. 编联 | 第45页 |
(三) 小结 | 第45-47页 |
四、隋唐排箫的应用 | 第47-68页 |
(一) 在雅乐中的应用 | 第47-50页 |
1. 用于“乐悬” | 第47-50页 |
2. 用于“登歌” | 第50页 |
(二) 在鼓吹乐中的应用 | 第50-55页 |
1. 用于“卤簿” | 第52-53页 |
2. 用于“夜警晨严” | 第53-54页 |
3. 用于“凯乐” | 第54页 |
4. 用于“郊庙祭祀” | 第54-55页 |
5. 用于“丧葬”等 | 第55页 |
(三) 在燕乐中的应用 | 第55-61页 |
1. 用于“房中乐” | 第55-56页 |
2. 用于“多部乐” | 第56页 |
3. 用于“坐、立部伎” | 第56-57页 |
4. 用于“法曲” | 第57页 |
5. 燕乐乐队的布局 | 第57-61页 |
(四) 在宗教音乐中的应用 | 第61-66页 |
1. 在佛教音乐中的应用 | 第61-65页 |
2. 在道教音乐中的应用 | 第65-66页 |
(五) 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