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内外土地储备发展现状 | 第1-15页 |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和土地储备机构现状 | 第7-10页 |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及土地储备制度的形成 | 第7-8页 |
·我国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现状和可借鉴的经验 | 第10-15页 |
·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简介 | 第10-11页 |
·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特点 | 第11-12页 |
·瑞典、荷兰实行土地储备的运作过程 | 第12-13页 |
·各国土地储备制度实践可供借鉴的经验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相关法律基础和理论基础 | 第15-28页 |
·我国目前土地储备制度的相关法律基础 | 第15-20页 |
·目前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土地所有权 | 第15页 |
·我国土地使用制度 | 第15-17页 |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 | 第17-18页 |
·我国土地交易制度 | 第18页 |
·关于土地收购储备的法律制度 | 第18-20页 |
·土地储备制度的相关理论 | 第20-28页 |
·土地资产的特征 | 第20-21页 |
·土地供求交易理论 | 第21-23页 |
·级差地租理论 | 第23-24页 |
·土地分区规划理论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土地增值技术研究 | 第28-35页 |
·利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垄断土地征用市场 | 第28-29页 |
·利用分区规划理论,获取级差地租 | 第29页 |
·利用规划调整,改变土地用地性质,获取级差地租 | 第29-30页 |
·土地成片开发,最大获取土地收益 | 第30-31页 |
·利用土地的外部效果获取相邻土地增值收益 | 第31-32页 |
·增加土地储备周期,获取土地升值收益 | 第32-33页 |
·运用地价的自然波动 | 第33页 |
·土地出售环节尽量采用竞价方式,提高土地收益 | 第33-34页 |
·建立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地价和储备管理专家系统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中国土地储备制度运作模式研究 | 第35-46页 |
·中国土地储备制度应达到的目标 | 第35-36页 |
·目前中国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6-41页 |
·中国土地储备机构的性质定位 | 第41-44页 |
·目前中国土地储备机构的发展模式 | 第41页 |
·中国土地储备机构的理想模式 | 第41-42页 |
·在理想模式下土地收益模型 | 第42-44页 |
·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对策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土地储备各环节研究 | 第46-56页 |
·土地收购环节 | 第46-50页 |
·集体土地的征用 | 第46-48页 |
·国有土地的收购 | 第48-49页 |
·土地收购中的具体环节 | 第49-50页 |
·土地整理环节 | 第50-51页 |
·拆迁 | 第50-51页 |
·地块合并和规划调整 | 第51页 |
·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开发 | 第51页 |
·土地储备环节 | 第51-52页 |
·土地出售环节 | 第52-53页 |
·储备土地的出售形式 | 第52-53页 |
·土地出售的策略 | 第53页 |
·融资环节 | 第53-56页 |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资本金融资 | 第54页 |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的债务融资 | 第54-55页 |
·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融资 | 第55页 |
·土地储备融资各环节示意图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在土地储备融资中应用研究 | 第56-69页 |
·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的提出 | 第56页 |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 | 第56-57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 第57-61页 |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 第58-59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 | 第59-60页 |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 | 第60-61页 |
·土地储备证券化的模式 | 第61-65页 |
·土地储备贷款证券化 | 第61-62页 |
·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 | 第62-65页 |
·在SPV参与下的土地储备机构运作模式 | 第65-66页 |
·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 第66-67页 |
·目前我国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需解决的问题 | 第67-69页 |
结束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