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0页 |
1 我国土地盐碱化的现状 | 第12-14页 |
2 植物的耐盐性 | 第14-16页 |
2.1 盐害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页 |
2.2 植物适应高盐环境的对策 | 第14-16页 |
3 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方法 | 第16-17页 |
4 植物甜菜碱和甜菜碱合成酶 | 第17-26页 |
4.1 甜菜碱 | 第17-20页 |
4.2 植物甜菜碱合成酶 | 第20-26页 |
4.2.1 胆碱单加氧酶 | 第20-22页 |
4.2.2 甜菜碱醛脱氢酶 | 第22-26页 |
5 植物基因分离的方法 | 第26-31页 |
6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及应用前景 | 第31-33页 |
7 小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第二章 辽宁碱蓬甜菜碱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40-4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2.1 甜菜碱和胆碱的标准曲线 | 第41-43页 |
2.2 辽宁碱蓬甜菜碱含量 | 第43页 |
3 小结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辽宁碱蓬甜菜碱醛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 第46-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5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2.1 甜菜碱醛脱氢酶的分离纯化 | 第50-51页 |
2.2 甜菜碱醛脱氢酶的比酶活 | 第51-52页 |
2.3 甜菜碱醛脱氢酶的分子量 | 第52-54页 |
2.4 甜菜碱醛脱氢酶的pI值 | 第54-55页 |
2.5 pH和温度对甜菜碱醛脱氢酶的影响 | 第55-56页 |
2.6 金属离子对甜菜碱醛脱氢酶的影响 | 第56-58页 |
2.7 甜菜碱醛脱氢酶的米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 | 第58-59页 |
3 小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辽宁碱蓬甜菜碱合成酶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1-10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1-77页 |
1.1 辽宁碱蓬总RNA的提取 | 第61-62页 |
1.2 胆碱单加氧酶基因的获得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2-73页 |
1.3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获得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73-77页 |
2 结果 | 第77-96页 |
2.1 总RNA的完整性和纯度 | 第77页 |
2.2 胆碱单加氧酶基因及其植物表达载体 | 第77-87页 |
2.2.1 CMO cDNA全序列 | 第77-81页 |
2.2.2 CMO基因克隆 | 第81-84页 |
2.2.3 CMO植物表达载体 | 第84-87页 |
2.3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及其植物表达载体 | 第87-96页 |
2.3.1 BADH cDNA全序列 | 第87-92页 |
2.3.2 BADH基因克隆 | 第92-93页 |
2.3.3 BADH植物表达载体 | 第93-96页 |
3 讨论 | 第96-97页 |
3.1 RT-PCR和RACE法获得CMO、BADH cDNA全序列 | 第96-97页 |
3.2 CMO、BADH序列分析 | 第97页 |
4 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第五章 辽宁碱蓬甜菜碱合成酶基因在烟草的表达 | 第100-11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0-103页 |
2 结果 | 第103-112页 |
2.1 胆碱单加氧酶基因转化烟草及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 | 第103-108页 |
2.1.1 工程菌的构建 | 第103-104页 |
2.1.2 LBA4404-pBI121-CMO转化烟草 | 第104-105页 |
2.1.3 转CMO基因烟草的耐盐性 | 第105-106页 |
2.1.4 转CMO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 第106-107页 |
2.1.5 转CMO基因烟草的甜菜碱含量 | 第107页 |
2.1.6 转CMO基因烟草的电导率 | 第107-108页 |
2.2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转化烟草及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 | 第108-112页 |
2.2.1 工程菌的构建 | 第108页 |
2.2.2 LBA4404-pCAMBIA1301-BADH转化烟草 | 第108-109页 |
2.2.3 转BADH基因烟草的耐盐性 | 第109-110页 |
2.2.4 转BADH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 第110-111页 |
2.2.5 转BADH基因烟草甜菜碱醛酶活性 | 第111页 |
2.2.6 转BADH基因烟草的甜菜碱含量 | 第111-112页 |
2.2.7 转BADH基因烟草的电导率 | 第112页 |
3 讨论 | 第112-113页 |
4 小结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19-120页 |
发表论文 | 第120-122页 |
附录 | 第12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