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1.1 浅海贝类筏式养殖自身污染的主要特征 | 第12-13页 |
1.2 解决自身污染的主要方案—建立新型的生态养殖系 | 第13-15页 |
1.3 刺参的摄食生物学特征 | 第15-16页 |
1.4 刺参生物清除浅海贝类生物性沉积物的效果 | 第16-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5页 |
2.1 材料 | 第18-19页 |
2.1.1 建立养殖系统的材料 | 第18页 |
2.1.2 养殖生物 | 第18-19页 |
2.1.3 观测项目 | 第19页 |
2.1.4 贝类生物性沉积物 | 第19页 |
2.2 方法 | 第19-25页 |
2.2.1 实验管理 | 第19-20页 |
2.2.2 实验取样 | 第20-21页 |
2.2.3 数据测定 | 第21-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8页 |
3.1 室内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3.1.1 实验期间基本实验环境的变化 | 第25页 |
3.1.2 养殖生物的摄食、生长、吸收与代谢 | 第25-36页 |
3.2 海区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8页 |
3.2.1 海区养殖环境条件的基本状况 | 第36-38页 |
3.2.2 养殖海区的营养动力学 | 第38-40页 |
3.2.3 养殖生物的生长 | 第40-48页 |
4 讨论 | 第48-55页 |
4.1 室内实验讨论 | 第48-50页 |
4.1.1 实验测定方法 | 第48页 |
4.1.2 刺参的摄食与生长 | 第48页 |
4.1.3 刺参吸收率与温度和刺参体重的关系 | 第48-49页 |
4.1.4 体重与耗氧率的关系 | 第49页 |
4.1.5 温度与耗氧率的关系 | 第49-50页 |
4.1.6 温度与排氨率的关系 | 第50页 |
4.1.7 温度与刺参O:N比的关系 | 第50页 |
4.2 海区实验讨论 | 第50-55页 |
4.2.1 养殖海区适宜养殖模式 | 第50-51页 |
4.2.2 养殖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刺参适宜的放养密度 | 第51-52页 |
4.2.3 影响养殖海区不同养殖模式中刺参的生长和养殖密度的主要因素 | 第52页 |
4.2.4 养殖海区不同养殖模式中刺参的生长速度特点 | 第52-55页 |
5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