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红壤区重建森林的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退化红壤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 退化红壤研究 | 第11-12页 |
2. 退化红壤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 第12-15页 |
3. 国外生态恢复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严重退化红壤生态特征及其重建原则 | 第17-21页 |
1. 严重退化红壤的生态特征 | 第17-18页 |
2. 严重退化红壤重建森林的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3. 严重退化红壤重建森林的设计原则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试验地概况 | 第21-24页 |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21页 |
2. 调查样地设置 | 第21-22页 |
3. 林地地上部分生物量估测 | 第22-23页 |
4. 对照样地的选择 | 第23页 |
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第四章 重建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 | 第24-30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9-30页 |
第五章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 第30-39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0-3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8-39页 |
第六章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酶特性的影响 | 第39-48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9-4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七章 重建森林细根特征及其作用机理 | 第48-57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9-5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6-57页 |
第八章 重建森林土壤理化性状变化与地力恢复研究 | 第57-66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57-65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5-66页 |
第九章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结构特性影响 | 第66-71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6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9-71页 |
第十章 重建森林生态可持续性综合评价 | 第71-78页 |
1. 生态可持续性概念 | 第71-72页 |
2. 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72-75页 |
3. 综合评价方法 | 第75页 |
4. 评价结果 | 第75-77页 |
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图 | 第77-78页 |
第十一章 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 | 第78-81页 |
1.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 | 第78页 |
2. 人工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对策 | 第78-81页 |
第十二章 主要结论与问题讨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