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1 概述 | 第8-11页 |
1.1 压裂液的来源 | 第8页 |
1.2 压裂液体系及添加剂 | 第8-9页 |
1.2.1 压裂液体系 | 第8页 |
1.2.2 压裂液添加剂 | 第8-9页 |
1.3 压裂液污染特征分析 | 第9页 |
1.4 压裂液处理现状 | 第9-10页 |
1.5 压裂液处理设施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2 “五步法”处理研究 | 第11-43页 |
2.1 混凝沉降 | 第11-22页 |
2.1.1 混凝沉降基本原理 | 第11-15页 |
2.1.2 常用水处理絮凝剂简介 | 第15-16页 |
2.1.3 混凝沉降实验 | 第16-21页 |
2.1.4 混凝处理小结 | 第21-22页 |
2.2 次氯酸钠氧化实验 | 第22-23页 |
2.2.1 次氯酸钠加量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2 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小结 | 第23页 |
2.3 Fe/C内电解实验 | 第23-30页 |
2.3.1 Fe/C内电解实验原理 | 第24-25页 |
2.3.2 Fe/C内电解实验 | 第25-29页 |
2.3.3 Fe/C内电解小结 | 第29-30页 |
2.4 H_2O_2/Fe~(2+)催化氧化实验 | 第30-35页 |
2.4.1 H_2O_2/Fe~(2+)催化氧化作用机理 | 第30-31页 |
2.4.2 H_2O_2/Fe~(2+)催化氧化实验 | 第31-34页 |
2.4.3 H_2O_2/Fe~(2+)催化氧化小结 | 第34-35页 |
2.5 活性炭吸附实验 | 第35-39页 |
2.5.1 活性炭吸附作用机理 | 第35-36页 |
2.5.2 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36页 |
2.5.3 吸附等温线的确定 | 第36-38页 |
2.5.4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确定 | 第38-39页 |
2.5.5 活性炭处理小结 | 第39页 |
2.6 污泥固化处理实验研究 | 第39-40页 |
2.7 “五步法”处理结果及药剂成本估算 | 第40-43页 |
2.7.1 处理结果 | 第40-41页 |
2.7.2 药剂成本估算 | 第41-43页 |
3 探井压裂废水整体固化处理实验研究 | 第43-51页 |
3.1 固化处理机理初探 | 第43-45页 |
3.1.1 固化剂主要成分 | 第43-44页 |
3.1.2 固化剂作用机理 | 第44-45页 |
3.2 固化处理配方及应用 | 第45-50页 |
3.2.1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3.2.3 材料成本估算 | 第49页 |
3.2.4 现场固化处理工艺 | 第49-50页 |
3.3 整体固化处理小结 | 第50-51页 |
4 模糊综合评价法划分压裂废液固化等级 | 第51-56页 |
4.1 建立评价因子的分级系统 | 第51-53页 |
4.2 建立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 第53-55页 |
4.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第55页 |
4.4 模糊综合评价小结 | 第55-56页 |
5 关于氯离子处理问题 | 第56-58页 |
5.1 氯离子的排放标准 | 第56页 |
5.2 氯离子处理的可行性 | 第56-58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