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二 本文内容简介 | 第9-11页 |
| 绪论参考文献 | 第11-13页 |
| 第一篇 转杯纱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13-4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一 捻度沿转杯纱径向分布规律的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 二 传统方法在纱线结构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14-21页 |
| 三 前人在转杯纱结构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 第21-25页 |
| 第二章 捻度沿转杯纱径向分布规律的研究 | 第25-31页 |
| 2·1 手持式视频显微镜的结构与测试原理 | 第25-26页 |
| 一 基本系统配置 | 第25页 |
| 二 完整系统配置 | 第25-26页 |
| 三 三维空间结构测试原理 | 第26页 |
| 2·2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 2·2·1 纺纱实验 | 第26-27页 |
| 2·2·2 捻度分布测试 | 第27-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转杯纱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31-39页 |
| 3·1 对转杯纱结构力学性能的一般假设 | 第31页 |
| 3·2 转杯纱主体部分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31-38页 |
| 一 密集系数沿转杯纱主体径向分布规律 | 第31-32页 |
| 二 捻回角沿转杯纱主体径向分布规律 | 第32-33页 |
| 三 抱合凶子沿转杯纱主体径向分布规律 | 第33-34页 |
| 四 滑脱率沿转杯纱主体径向分布规律 | 第34-36页 |
| 五 转杯纱主体部分纤维长度效率因子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六 转杯纱主体部分拉伸应力的确定 | 第37-38页 |
| 七 转杯纱主体部分半径的计算方法 | 第3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一篇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第二篇 棉纤维HVI测试性能与转杯纱强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41-8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41-51页 |
| 一 八十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 二 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 第42-46页 |
| 三 美国高容量棉纤维性能测试仪(HVI)介绍 | 第46-51页 |
| 第二章 棉纤维与熟条HVI测试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51-62页 |
| 2·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1-53页 |
| 2·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53-60页 |
| 2·3 对实验结果的验证 | 第60-6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三章 棉纤维HVI测试性能与转杯纱强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62-74页 |
| 3·1 熟条HVI测试性能与转杯纱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62-72页 |
| 一 实验方案设计 | 第62-65页 |
| 二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65-72页 |
| (一) 单相关分析 | 第65-69页 |
| (二) 回归分析与灰色理论分析方法 | 第69-72页 |
| 3·2 棉纤维HVI测试性能与转杯纱性能之间关系 | 第72-73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四章 建立纯棉转杯纱配棉模型 | 第74-79页 |
| 4·1 常规配棉方法概述 | 第74-76页 |
| 一 对棉纤维性能的综合评定方法 | 第74-75页 |
| 二 配棉的目的和意义 | 第75页 |
| 三 传统的配棉方法 | 第75-76页 |
| 4·2 建立纯棉转杯纱配棉模型 | 第76-79页 |
| 第二篇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