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采煤机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及应用 | 第12-14页 |
·采煤机液压系统概述 | 第14-15页 |
·开式系统 | 第14页 |
·闭式系统 | 第14-15页 |
·MATLAB 和SIMULINK 概述 | 第15-16页 |
·键图理论概述 | 第1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MG100/240-BW 采煤机液压系统介绍 | 第18-28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主油路系统 | 第19-21页 |
·主回路 | 第19-20页 |
·补油、热交换和主泵、马达腔体自动清洗油路 | 第20-21页 |
·控制保护系统 | 第21-23页 |
·超压控制 | 第21-22页 |
·高压保护 | 第22页 |
·液压制动器控制 | 第22-23页 |
·操作系统 | 第23页 |
·调高系统 | 第23-24页 |
·冷却喷雾系统 | 第24-25页 |
·辅助装置 | 第25页 |
·左、右牵引部 | 第25-26页 |
·采煤机基本参数 | 第26页 |
·采煤机特点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3 采煤机牵引部液压系统数学模型 | 第28-50页 |
·引言 | 第28页 |
·采煤机牵引部主回路方块图模型 | 第28-42页 |
·电液伺服变量控制机构的方块图模型 | 第29-34页 |
·采煤机主回路液压管道方块图模型 | 第34-37页 |
·采煤机主回路泵控双马达方块图模型 | 第37-42页 |
·采煤机牵引部主回路键合图模型 | 第42-49页 |
·电液伺服变量控制机构的键合图模型 | 第42-45页 |
·液压泵键合图模型 | 第45-46页 |
·采煤机主回路管路分段集中参数键合图模型 | 第46-48页 |
·液压马达键合图模型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4 采煤机牵引部液压系统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50-64页 |
·引言 | 第50页 |
·电液伺服变量控制机构特性分析 | 第50-53页 |
·频域特性分析 | 第50-52页 |
·阶跃响应特性 | 第52页 |
·斜坡响应特性 | 第52-53页 |
·电液伺服阀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对系统的影响 | 第53页 |
·主回路液压管道特性分析 | 第53-56页 |
·频率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时域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管路动态对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56-58页 |
·泵控双马达特性分析 | 第58-62页 |
·频率特性分析 | 第58-59页 |
·双马达速度仿真 | 第59-61页 |
·马达输出的等效转动惯量J b?1 和等效阻尼系数R b?1 对系统的影响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