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曲轴、连杆及组合结构模态分析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柴油发动机动态特性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柴油发动机动态特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动态特性研究基本方法与应用 | 第15-17页 |
·模态分析方法研究关键技术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焦点与内容简介 | 第18-21页 |
第2章 模态分析理论与方法 | 第21-35页 |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固有频率及固有模态 | 第21-22页 |
·模态正交性、模态质量与模态刚度 | 第22-23页 |
·模态坐标与物理坐标 | 第23页 |
·坐标变换、模态方程 | 第23-25页 |
·有限元法在模态分析中的应用 | 第25-30页 |
·有限元法 | 第25-27页 |
·模态综合理论 | 第27-30页 |
·ANSYS中的CMS技术 | 第30-35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30-31页 |
·CMS技术 | 第31-35页 |
第3章 柴油机零部件实验模态分析 | 第35-43页 |
·模态分析试验系统建立 | 第35-40页 |
·试件支撑状态的选定 | 第35-36页 |
·激振器的选择 | 第36-37页 |
·激励方法的选择 | 第37-39页 |
·试验频段的选取 | 第39页 |
·测试系统组成 | 第39-40页 |
·动态测试后处理 | 第40页 |
·基于MATLAB的模态参数识别程序编制 | 第40-41页 |
·MATLAB软件简介 | 第40-41页 |
·模态参数识别程序编制 | 第41页 |
·柴油发动机零部件试验模态分析结果 | 第41-43页 |
第4章 曲轴、连杆及其组合结构模态分析计算 | 第43-71页 |
·利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关键技术 | 第43-45页 |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曲轴模态分析计算 | 第45-48页 |
·连杆模态分析计算 | 第48-55页 |
·连杆结构实体建模 | 第48-49页 |
·螺栓链接边界模拟 | 第49-51页 |
·粘接法连杆模态分析 | 第51-53页 |
·模态综合法连杆模态分析 | 第53页 |
·含非线性因素的连杆模态分析 | 第53-55页 |
·连杆模态分析小结 | 第55页 |
·柴油机曲轴连杆组合结构模态分析 | 第55-71页 |
·曲轴连杆组合结构实体建模 | 第55-57页 |
·铰接边界模拟 | 第57-61页 |
·耦合自由度法曲轴连杆组合结构模态分析 | 第61-64页 |
·弹簧单元联接法曲轴连杆组合结构模态分析 | 第64-65页 |
·伪材料法曲轴连杆组合结构模态分析 | 第65-69页 |
·曲轴连杆组合结构模态分析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模态相关性分析 | 第71-81页 |
·相关性概述 | 第71-72页 |
·模态相关性分析基本准则 | 第72-74页 |
·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74-81页 |
·频率准则分析结果 | 第74-76页 |
·模态置信准则分析结果 | 第76-81页 |
第6章 曲轴连杆高压油膜联接模态分析 | 第81-87页 |
·润滑油组成及性质 | 第81-84页 |
·油液密度 | 第82页 |
·油液可压缩性和体积弹性模量 | 第82-83页 |
·润滑油膜特性的计算 | 第83-84页 |
·润滑油膜的模拟 | 第84-85页 |
·采用弹簧单元模拟 | 第84页 |
·应用伪材料法模拟 | 第84-85页 |
·曲轴连杆高压油膜联接状态的模态分析 | 第85-8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工作和结论 | 第87-88页 |
·主要工作 | 第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