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重庆市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2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9-10页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重庆市三峡库区范围界定第11-12页
2 国内外城镇化理论发展与进程第12-24页
   ·国外城镇化理论的发展第12-15页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12页
     ·不平衡发展理论第12-14页
     ·人口迁移理论第14-15页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第15-16页
     ·英国第15页
     ·美国第15-16页
     ·德国第16页
     ·日本第16页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第16-19页
     ·工业起步阶段(1949-1957)第16-17页
     ·波动调整阶段(1958-1978)第17页
     ·持续发展阶段(1979—1995)第17-18页
     ·快速发展阶段(1996—)第18-19页
   ·我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发展历程第19-20页
     ·小城镇重点论第19页
     ·中等城市重点论第19页
     ·大城市重点论第19-20页
     ·大中小城市并举论第20页
   ·影响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制度因素分析第20-22页
     ·就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第20-22页
     ·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轨迹第22页
   ·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简单回顾第22-24页
3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化分析第24-37页
   ·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概况第24-27页
     ·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不相称第24-25页
     ·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城镇化水平不相称第25-26页
     ·城镇化水平落后于人均 GDP第26-27页
   ·重庆市三大经济圈城镇化比较第27页
   ·三峡库区内各区县城镇化比较第27-37页
     ·指标选取原则第27-28页
     ·指标体系指标的选择第28-29页
     ·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分析第29-37页
4 影响三峡库区城镇化的主要因素第37-44页
   ·研究城镇化动力机制相关理论第37-38页
     ·推-拉理论第37页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第37页
     ·成本-收益理论(Cost-Benefit Theory)第37-38页
     ·预期收入理论(Expected Income Theory)第38页
   ·影响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第38-44页
     ·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的同构性影响城镇化发展第38-41页
     ·城镇化的产业支撑薄弱,产业空心化现象明显第41-42页
     ·三峡库区城镇化落后的政策因素第42-43页
     ·地理因素制约着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第43-44页
5 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原则问题第44-46页
   ·三峡库区城镇化过程应遵循本身的地区情况,不能盲目走东部沿海地区的模式第44页
   ·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4-45页
   ·坚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第45-46页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方式的多元化第45页
     ·城镇规模扩张的多元化第45页
     ·城镇形态扩张的多元化第45页
     ·城镇化动力的多元化第45页
     ·城镇主导产业的多元化第45-46页
6 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对策第46-55页
   ·三峡库区城镇化布局思路第46-48页
     ·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城镇密集群第47页
     ·以涪陵、长寿为中心的城镇密集群第47-48页
     ·以黔江为中心的城镇密集群第48页
   ·产业升级,推动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第48-51页
     ·以奉节能源工业基地为核心,培育“夔(奉节) - 巫(山) - 宁(巫溪)”的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第49页
     ·构建以万州盐气化工基地为核心的“万(州)- 开(县) - 云(阳)”“金三角”特色工业产业集群第49-50页
     ·以涪陵生物医药基地和长寿天然气化工基地为核心,培育“(长寿)-涪(陵)-武(陵)”“金三角”制造加工业产业集群和化工产业集群第50-51页
   ·三峡库区城镇化战略的主要保障措施第51-55页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第51-52页
     ·以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突破口,改革城镇管理体制第52-55页
7 结语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房地产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企业网上纳税系统采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