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跨国破产程序的模式选择 | 第10-19页 |
(一) 单一程序模式 | 第11-14页 |
(二) 单独程序模式 | 第14-16页 |
(三) 主从程序模式 | 第16-19页 |
二、主从程序模式的设计 | 第19-25页 |
(一) 联合国《跨界破产示范法》的模式设计 | 第19-21页 |
(二) 欧盟《破产程序规则》的模式设计 | 第21-24页 |
(三) 两种模式设计的差异 | 第24-25页 |
三、主从程序模式的实践 | 第25-31页 |
(一) 欧盟的实践 | 第25-29页 |
(二) 美国的实践 | 第29-31页 |
四、现有主从程序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一) 主要利益中心的界定问题 | 第31-32页 |
(二) 证明责任的分担问题 | 第32-34页 |
(三) 当事人意见分歧的处理问题 | 第34-35页 |
(四) 公司集团的破产问题 | 第35-37页 |
(五) 挑选法院和管辖权之争 | 第37页 |
五、对我国相关立法的探讨 | 第37-39页 |
(一) 我国的跨国破产程序立法现状 | 第37-38页 |
(二) 我国几项相关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 | 第38-39页 |
结束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