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滨江带城市设计看国内滨水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27页
   ·课题缘起第9-13页
     ·研究背景及视角第9-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研究综述第13-21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6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6-19页
     ·国内外研究总结第19-21页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21-27页
     ·研究的方法第21-22页
     ·研究的框架第22-27页
第2章 滨水城市空间相关概念研究第27-45页
   ·滨水区的概念及分类第27-35页
     ·滨水区的概念第27页
     ·城市滨水区的范围界定第27-28页
     ·滨水城市的分类第28-31页
     ·城市滨水区的分类第31-32页
     ·滨水空间的类型第32-35页
   ·滨水空间的相关概念界定第35-40页
     ·开放空间第35-37页
     ·开放空间的特征与功能第37-38页
     ·界面第38-39页
     ·整合第39-40页
   ·城市设计方法概述第40-45页
     ·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第40-41页
     ·城市设计的目标及价值取向第41-43页
     ·滨水空间在城市设计尺度下的构成第43-45页
第3章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要素及理念第45-73页
   ·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分析第45-60页
     ·自然要素第45-48页
     ·社会要素第48-51页
     ·人的要素第51-55页
     ·空间要素第55-60页
   ·城市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理念第60-70页
     ·加强滨水区与城市的联系第60-61页
     ·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第61-63页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第63-65页
     ·提倡混合的功能与活动第65-68页
     ·完善交通和步行网络第68-69页
     ·保障公众的亲水权益第69-70页
   ·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原则第70-73页
     ·遵从自然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第70-71页
     ·文脉延续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原则第71页
     ·多目标兼顾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的原则第71-73页
第4章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解析第73-107页
   ·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方法解析第73-97页
     ·整体结构第73-80页
     ·空间场所序列第80-89页
     ·道路交通第89-97页
   ·滨水空间的建筑设计方法解析第97-107页
     ·建筑形态的控制第98-100页
     ·层次丰富的滨水天际轮廓线第100-107页
第5章 对我国滨水城市空间发展的展望第107-129页
   ·滨水区开发设计的状况分析与存在问题第107-116页
     ·欧美国家滨水区的开发状况分析第107-110页
     ·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开发状况分析第110-111页
     ·我国城市滨水区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第111-113页
     ·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存在的社会问题第113-116页
   ·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趋势第116-118页
     ·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自然人工化第116页
     ·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趋势第116-118页
   ·探讨建立城市滨水空间的评价体系第118-129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118-119页
     ·评价标准第119-121页
     ·红谷滩新区城市设计及景观风貌综合使用评价及发展策略第121-129页
结语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电阻炉的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相变蓄热式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设计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