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盐岩力学特性及溶腔稳定性分析研究简述 | 第15-18页 |
·层状岩体力学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层状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18-19页 |
·层状岩体力学特性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层状盐岩溶腔建设 | 第21页 |
·层状盐岩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盐岩及泥岩夹层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27-42页 |
·概况 | 第27页 |
·试验研究内容 | 第27页 |
·湖北云应盐岩和夹层单三轴应力应变曲线全过程特征和强度特性分析 | 第27-30页 |
·湖北云应与江苏金坛等地盐岩及夹层单三轴压缩应力应变全过程特征和强度特征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围压对盐岩应力应变全过程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盐岩的强度特征值统计 | 第31-32页 |
·夹层的强度特征值统计 | 第32页 |
·湖北云应地区盐岩与夹层蠕变力学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湖北云应与江苏金坛等地盐岩蠕变力学特性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湖北云应含硬石膏夹层与江苏金坛含软泥岩夹层成分,分布和蠕变力学特性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夹层成分 | 第36-37页 |
·夹层分布状况 | 第37页 |
·夹层蠕变力学特性 | 第37-38页 |
·层状盐岩界面微观分析和界面的作用分析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层状盐岩力学和变形特性数值试验研究 | 第42-64页 |
·概述 | 第42页 |
·层状岩体的各向异性理论 | 第42-44页 |
·层状盐岩宏观等效弹性力学参数确定数值试验研究 | 第44-47页 |
·概述 | 第44-45页 |
·等效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确定 | 第45-46页 |
·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层状复合盐岩体因弹性参数不匹配引起的差异变形机理研究 | 第47-49页 |
·概述 | 第47-48页 |
·层状盐岩体细观应力场和位移场有限元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一类层状盐岩模型分析 | 第49-54页 |
·单轴压缩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三轴压缩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第二类层状盐岩模型分析 | 第54-58页 |
·单轴压缩模拟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三轴压缩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对层状盐岩圆柱型试样的单轴压缩模拟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层状盐岩加载破坏机理分析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层状盐岩中蠕变变形相互作用研究 | 第64-84页 |
·引言 | 第64页 |
·两相或多相复合蠕变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简述 | 第64-66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和计算工况 | 第66-67页 |
·单轴压缩下层状盐岩蠕变过程分析 | 第67-75页 |
·因蠕变率不匹配导致应力重分布问题 | 第67-74页 |
·因蠕变率不匹配对层状盐岩蠕变效应的影响 | 第74-75页 |
·三轴荷载下层状盐岩蠕变分析 | 第75-81页 |
·对三轴加载第一种模型的分析 | 第75-80页 |
·对三轴加载第二种模型的分析 | 第80-81页 |
·有关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层状盐岩体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 | 第84-109页 |
·概述 | 第84-85页 |
·层状盐岩体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 | 第85-89页 |
·层状盐岩体细观力学非线性蠕变模型基本框架 | 第85-86页 |
·泥岩夹层与盐岩层本构模型建立 | 第86-89页 |
·层状盐岩体非线性蠕变本构方程具体推导过程 | 第89-97页 |
·层状盐岩体各向异性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增量形式 | 第97-100页 |
·固体蠕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基本理论 | 第100-103页 |
·弹性域中的有限元分析 | 第100页 |
·含蠕变应变的有限元分析 | 第100-101页 |
·非线性问题的增量迭代解法 | 第101-102页 |
·蠕变分析显式算法 | 第102-103页 |
·ABAQUS有限元计算基本原理 | 第103-105页 |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103-104页 |
·UMAT子程序设计 | 第104-105页 |
·本文本构模型二次开发增量迭代算法主要实现步骤 | 第105-106页 |
·试验验证与讨论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湖北云应层状盐岩溶腔长期稳定性分析 | 第109-124页 |
·概述 | 第109页 |
·建造盐岩溶腔型储库的基本地质条件 | 第109-111页 |
·有利地质条件分析 | 第110页 |
·不利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 | 第110-111页 |
·拟建层状盐岩储油库长期稳定性分析 | 第111-118页 |
·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 | 第111-112页 |
·计算工况 | 第112-115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15-118页 |
·拟建层状盐岩储气库长期稳定性分析 | 第118-122页 |
·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 | 第118-119页 |
·计算工况 | 第119-120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20-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24-128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4-126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7页 |
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统计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