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钢管混凝土耐撞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3页 |
|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10-11页 |
|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和研究 | 第11-12页 |
| ·钢管混凝土耐撞性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 第12-13页 |
| ·钢管混凝土耐撞性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柱侧向冲击的实验研究 | 第16-42页 |
| ·钢管混凝土构件耐撞性实验研究的概况 | 第16页 |
| ·实验设备 | 第16-20页 |
| ·应变片 | 第16页 |
| ·应变式传感器 | 第16页 |
| ·电桥测量系统 | 第16-17页 |
| ·超动态应变仪 | 第17页 |
| ·数字示波器 | 第17-18页 |
| ·落锤装置 | 第18页 |
| ·碟型弹簧 | 第18-19页 |
| ·千斤顶 | 第19页 |
| ·直线轴承 | 第19页 |
| ·固定支座 | 第19-20页 |
| ·实验安排与布置 | 第20-21页 |
| ·试件的制作过程 | 第20-21页 |
| ·试件的分组 | 第21页 |
| ·试件的材料 | 第21页 |
| ·冲击实验的过程 | 第21-26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6-41页 |
| ·件冲击结果汇总及轴力的确定 | 第26-28页 |
| ·轴力的时程曲线 | 第28页 |
| ·DBF组试件实验结果 | 第28-32页 |
| ·DZF组试件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 ·DHF组试件实验结果 | 第36-40页 |
| ·跨中挠度及局部屈曲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显式有限元理论基础及LS—DYNA简介 | 第42-55页 |
| ·显式动态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 第42-48页 |
| ·应力与应变的度量 | 第42-44页 |
| ·基本方程 | 第44-45页 |
| ·方程的离散形式 | 第45-47页 |
| ·方程的显式解法 | 第47-48页 |
| ·动力学接触问题中控制方程及基本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 ·接触体形变运动控制方程及虚功原理 | 第48-49页 |
| ·接触控制约束数值计算的罚函数方法 | 第49-50页 |
| ·碰撞仿真的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 ·砂漏控制技术 | 第50-51页 |
| ·网格密度分布与大小的影响 | 第51页 |
| ·砂漏变形控制 | 第51页 |
| ·LS-DYNA简介 | 第51-53页 |
| ·ANSYS/LS-DYNA特点 | 第51-52页 |
| ·LS—DYNA3D系统简介 | 第52-53页 |
| ·ANSYS/LS-DYNA动力有限分析软件分析原理 | 第53页 |
| ·LS_DYNA的算法 | 第53-54页 |
| ·ANSYS/LS—DYNA分析过程 | 第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有轴压力作用的钢管混凝土构件侧向冲击的数值模拟 | 第55-73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模 | 第55-60页 |
| ·钢管混凝土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6-57页 |
| ·受冲钢管混凝土模型的单元类型、实常数、材料属性 | 第57-58页 |
| ·网格划分 | 第58-59页 |
| ·接触面的定义 | 第59-60页 |
| ·约束的施加 | 第60页 |
| ·两端固定钢管混凝土柱侧向冲击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0-65页 |
| ·DBF组柱数值模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 ·DZF组柱数值模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 ·DHF组柱数值模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 ·数值模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小结 | 第65页 |
| ·数值模拟冲击的过程分析 | 第65-67页 |
| ·数值模拟冲击过程的钢管应变率探讨 | 第67-68页 |
| ·侧向冲击钢管混凝土轴压的探讨 | 第68-71页 |
| ·侧向冲击钢管混凝土的最大主应变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附录1 LS-DYNA分析过程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