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信息网络模型的冰雹回波时间序列知识发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课题意义及选题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知识发现和数据库技术现状 | 第9-10页 |
·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现状 | 第10页 |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及预测现状 | 第10-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主体框架 | 第11-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体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时间序列数据库的构建 | 第13-26页 |
·时间序列数据库概述 | 第13-14页 |
·时间序列数据库特点 | 第13页 |
·专业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 第13-14页 |
·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属性 | 第14页 |
·时间序列分析 | 第14-17页 |
·时间序列的变动因素 | 第14-16页 |
·时间序列的分析模型 | 第16页 |
·时间序列的分析步骤 | 第16-17页 |
·时间序列知识发现的目标 | 第17-18页 |
·相似性搜索 | 第17页 |
·时间序列挖掘模式 | 第17-18页 |
·时间序列数据库 | 第18-25页 |
·时间序列数据库的组成 | 第18-19页 |
·时间序列数据库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应用属性 | 第20-24页 |
·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实现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互信息网络模型 | 第26-33页 |
·信息论基本概念 | 第26-28页 |
·信息熵 | 第26页 |
·条件熵 | 第26-27页 |
·互信息 | 第27-28页 |
·互信息网络模型 | 第28-32页 |
·数据集描述 | 第28-29页 |
·属性域离散化 | 第29-30页 |
·互信息网络模型的结构 | 第30页 |
·互信息网络模型的工作方式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互信息网络模型时序数据知识发现 | 第33-49页 |
·互信息网络模型知识发现的结构 | 第33-34页 |
·数据选择 | 第34-35页 |
·时序数据预处理 | 第35-38页 |
·数据过滤 | 第35-36页 |
·数据集成 | 第36-37页 |
·数据转换 | 第37页 |
·数据消减 | 第37页 |
·模式分割 | 第37-38页 |
·提取特征属性 | 第38页 |
·属性离散化 | 第38页 |
·互信息网络模型提取规则 | 第38-40页 |
·构造互信息网络模型 | 第38-40页 |
·规则提取 | 第40页 |
·结果处理 | 第40-42页 |
·冲突处理 | 第41页 |
·简约规则 | 第41-42页 |
·知识发现结果及分析 | 第42-48页 |
·知识发现产生规则 | 第42-43页 |
·知识库 | 第43-44页 |
·冰雹回波预测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3页 |
·系统集成 | 第49-50页 |
·系统程序主流程图 | 第50-51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