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质土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及分级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0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23页 |
·砂质土围岩分级研究现状 | 第23-36页 |
·砂质土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值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砂质土围岩分级方法研究现状 | 第28-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砂质土围岩分级研究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 | 第36页 |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第2章 砂质土围岩分级指标体系研究 | 第40-52页 |
·砂质土围岩分级指标的选取 | 第41-45页 |
·分级指标获取方法 | 第45-50页 |
·密实程度 | 第45-47页 |
·细粒含量 | 第47-49页 |
·细粒含水量 | 第49页 |
·地下水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砂质土围岩力学性能研究 | 第52-74页 |
·土工试验设计 | 第52-54页 |
·基本分级指标对砂质土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54-71页 |
·对砂质土围岩粘聚力的影响 | 第54-59页 |
·对砂质土围岩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59-64页 |
·对砂质土围岩压缩模量的影响 | 第64-70页 |
·关于变形模量及泊松比的推导 | 第70-71页 |
·基本分级指标值的组合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砂质土围岩基本质量指标SBQ | 第74-94页 |
·基本思路 | 第74-75页 |
·砂质土围岩基本质量指标SBQ的提出 | 第75-76页 |
·SBQ与基本分级指标关系的试验研究 | 第76-87页 |
·数据曲线图分析 | 第77-80页 |
·数理统计分析 | 第80-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砂质土围岩力学指标与SBQ的关系 | 第87-92页 |
·相关分析 | 第87-88页 |
·聚类分析 | 第88-89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89-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5章 砂质土围岩自稳性研究 | 第94-120页 |
·砂质土围岩自稳性机理研究 | 第95-96页 |
·隧道失稳位移判据探讨 | 第96-98页 |
·砂质土围岩自稳性分组 | 第98-101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101-114页 |
·有限差分法(FLAC)原理简介 | 第101-102页 |
·砂质土围岩洞室破坏的理论依据 | 第102-106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6-114页 |
·相似模型试验分析 | 第114-1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14-116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6-118页 |
·各组自稳性评价结果 | 第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6章 砂质土围岩分级方法研究 | 第120-126页 |
·砂质土围岩分级理论标准建立 | 第121-122页 |
·砂质土围岩分级组合标准建立 | 第122-123页 |
·砂质土围岩分级综合标准建立 | 第123-124页 |
·砂质土围岩分级修正方法 | 第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7章 砂质土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值研究 | 第126-136页 |
·调研资料分析 | 第126-128页 |
·重度γ现场试验结果 | 第126页 |
·变形模量E现场试验结果 | 第126-127页 |
·泊松比υ现场试验结果 | 第127页 |
·粘聚力C现场试验结果 | 第127-128页 |
·内摩擦角φ现场试验结果 | 第128页 |
·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8-132页 |
·SBQ预测结果分析 | 第132-133页 |
·砂质土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值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8章 砂质土围岩分级方法的验证 | 第136-146页 |
·定性组合分级方法检验 | 第136-142页 |
·样本情况 | 第136-137页 |
·检验方法 | 第137页 |
·检验结果 | 第137-142页 |
·定量综合分级方法检验 | 第142-144页 |
·样本情况 | 第142页 |
·检验方法 | 第142-143页 |
·检验结果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第9章 砂质土隧道设计参数研究 | 第146-156页 |
·双车道公路隧道设计参数确定原则 | 第146-148页 |
·开挖方法的确定原则 | 第146页 |
·预加固参数的确定原则 | 第146-147页 |
·支护类型的确定原则 | 第147-148页 |
·结构型式的确定原则 | 第148页 |
·双车道砂质土公路隧道各级围岩下设计参数确定 | 第148-149页 |
·开挖方法和预加固参数及支护类型的确定 | 第148-149页 |
·结构型式的确定 | 第149页 |
·双车道公路隧道各级围岩下初期支护参数确定 | 第149-154页 |
·初期支护参数统计 | 第149-151页 |
·初期支护参数规范值 | 第151-152页 |
·初期支护参数确定 | 第152-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结论 | 第156-160页 |
(一)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156-158页 |
(二)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8页 |
附录一 试验组合及试验结果 | 第178-18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