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豆类丝核菌培养液中苦马豆素的分离纯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苦马豆素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价值第10-11页
   ·豆类丝核菌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豆类丝核菌的形态特征第11页
     ·丝核菌的分类第11页
     ·豆类丝核菌的生长需求第11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豆类丝核菌的致病性第12页
   ·苦马豆素的分离研究进展第12-15页
     ·植物中SW 的分离方法第12-14页
     ·豆类丝核菌中SW 的分离方法第14-15页
   ·豆类丝核菌的分离及其培养液中苦马豆素的测定第15-16页
     ·豆类丝核菌的分离第15页
     ·豆类丝核菌培养液中苦马豆素的测定第15-16页
   ·色谱研究进展第16-19页
     ·色谱法的出现和发展第16-17页
     ·色谱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第17页
     ·色谱法的特点和优点第17-18页
     ·色谱法的分类第18-19页
   ·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豆类丝核菌的移接及培养液的制备第21-24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主要仪器第21页
     ·主要试剂第21-22页
     ·培养基第22页
     ·豆类丝核菌的移接第22页
     ·豆类丝核菌培养液的制备第22页
   ·结果与讨论第22-23页
     ·豆类丝核菌在PDA 斜面上的生长特性第22-23页
     ·豆类丝核菌培养液的性状第23页
   ·结论第23-24页
第三章 豆类丝核菌培养液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及测定第24-32页
   ·试验材料第24-25页
     ·仪器第24页
     ·主要材料第24页
     ·主要试剂第24-25页
   ·薄层层析检测(TLC)第25页
     ·硅胶板的制备第25页
     ·展开剂的配制第25页
     ·显色剂的配制第25页
     ·薄层层析第25页
   ·五种试验方法第25-30页
     ·方法一第25-27页
     ·方法二第27-28页
     ·方法三第28-29页
     ·方法四第29页
     ·方法五第29-30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30-32页
结论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9页
致谢第39-40页
作者简介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机制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金龟子绿僵菌发酵液成分分析及苦马豆素的初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