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化学成分的研究及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方法探讨
提要 | 第1-4页 |
英文提要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二陈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配伍分析 | 第11-12页 |
·二陈汤配伍 | 第11页 |
·乌梅配伍意义 | 第11-12页 |
·现代药学研究 | 第12-13页 |
·药理研究 | 第12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2-13页 |
·二陈汤化学成分研究常用分析技术 | 第13-15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13页 |
·高效液相色谱仪 | 第13页 |
·气质联用仪 | 第13-14页 |
·液质联用仪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二陈汤化学成分实验研究 | 第15-35页 |
·药材、仪器与试剂 | 第15-16页 |
·药材与来源 | 第15页 |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试剂 | 第15-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33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16页 |
·HPLC系统条件的优化 | 第16-17页 |
·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17-20页 |
·二陈汤不同部位化学成分 | 第20-23页 |
·二陈汤单煎和共煎的化学成分 | 第23-24页 |
·乌梅对二陈汤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4-27页 |
·GC-MS分析二陈汤的挥发性成分 | 第27-31页 |
·LC-MS分析二陈汤的化学成分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探讨 | 第35-43页 |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为制备工艺的改革和质控提供依据 | 第35页 |
·为复方应用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依据 | 第35页 |
·有助于阐明剂型对疗效的影响,推动剂型改革与研发 | 第35页 |
·有助于阐明功效与成分间的关系 | 第35页 |
·有助于促进方剂的理论研究 | 第35-36页 |
·为古方的衍化、研制和开发新药提供依据 | 第36页 |
·中药复方成分研究的内容 | 第36-37页 |
·中药复方成分与药效的关系 | 第36页 |
·影响中药复方成分的因素 | 第36页 |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 第36页 |
·复方的标准化研究 | 第36-37页 |
·中药复方成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 第37页 |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的指导思想 | 第37-39页 |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 | 第38页 |
·以整体性为原则 | 第38页 |
·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紧密结合临床 | 第38页 |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应系统化、多学科相互交叉 | 第38页 |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离不开药理、药效 | 第38-39页 |
·从二陈汤复方研究探讨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 第39-43页 |
·处方选择 | 第40页 |
·核定标准处方并确认标准汤剂的药效 | 第40页 |
·确定复方汤剂的制备工艺 | 第40页 |
·确定药理研究方案 | 第40-41页 |
·复方汤剂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41页 |
·确定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 | 第41页 |
·化合物群分离法研究有效部位 | 第41页 |
·确定有效化合物群的化学成分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综合讨论 | 第43-47页 |
·总体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43页 |
·中药复方二陈汤化学成分的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本研究发现及其意义 | 第44-45页 |
·本课题创新点、特色及意义 | 第45页 |
·不足之处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表 | 第53-57页 |
附图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查新报告 | 第63-73页 |
发表文章 | 第73-85页 |
科研课题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