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参颗粒”治疗进展期胃癌及对实验大鼠胃癌组织血管生成因子(bFGF)影响的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8页 |
一、病例选择 | 第9-12页 |
(一)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二) 中医辨证标准 | 第10-11页 |
(三) 中医症状轻重分级及记分 | 第11页 |
(四)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五)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页 |
(六)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第12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一) 基础治疗 | 第12页 |
(二) 药物治疗 | 第12-13页 |
(三) 疗程 | 第13页 |
三、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3页 |
(一) 安全性观察 | 第13页 |
(二) 疗效性观察 | 第13页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页 |
五、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3页 |
六、临床资料 | 第13-15页 |
(一) 病例来源及分组 | 第13-14页 |
(二)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4-15页 |
七、治疗结果 | 第15-17页 |
(一)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 第15-16页 |
(二) 两组死亡率比较 | 第16页 |
(三)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16页 |
(四)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比较 | 第16-17页 |
八、不良反应 | 第17-18页 |
实验研究 | 第18-2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8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二) 造模试剂 | 第18页 |
(三) 实验药物 | 第18页 |
(四)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五)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一) 分组 | 第18页 |
(二) 模型建立 | 第18-19页 |
(三) 给药方法 | 第19页 |
(四) 取材方法 | 第19页 |
(五) 检测方法及指标 | 第19页 |
三、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四、实验结果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35页 |
一、中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 第21-24页 |
(一) 历代医家对胃癌的认识 | 第21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21-24页 |
二、现代医学对胃癌血管生成的研究动态 | 第24-27页 |
(一) 血管生成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 第24-25页 |
(二) bFGF 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 | 第25-26页 |
(三) 胃癌抗血管生成疗法的研究近况 | 第26页 |
(四) 中医药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研究近展 | 第26-27页 |
三、治法治则 | 第27-28页 |
(一) 不可妄用苦寒 | 第27页 |
(二) 辨证辨病结合 | 第27页 |
(三) 注意顾护胃气 | 第27-28页 |
(四) 缓解癌性疼痛 | 第28页 |
四、方药分析 | 第28-29页 |
(一) 昆参颗粒的药物组成 | 第28页 |
(二) 昆参颗粒的功效 | 第28页 |
(三) 昆参颗粒的方义解析 | 第28-29页 |
五、现代药理研究 | 第29-33页 |
(一) 昆布 | 第29-31页 |
(二) 藤梨根 | 第31页 |
(三) 仙鹤草 | 第31-32页 |
(四) 人参 | 第32-33页 |
六、昆参颗粒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机制分析 | 第33-35页 |
(一)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第33-34页 |
(二) 抑制胃癌组织血管生成因子bFGF 的表达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综述 | 第42-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