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9页
一、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概述第9-12页
 (一) 我国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第9页
 (二)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概述第9-12页
二、对否定违约中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的分析第12-22页
 (一) 否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第12-15页
  1、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会导致人格商品化第12-13页
  2、违约精神损害具有不可预见性第13-14页
  3、可以用侵权与违约的竞合理论来解决第14页
  4、影响经济发展第14页
  5、证明和计算困难第14-15页
  6、给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第15页
  7、惩罚性赔偿的禁止第15页
 (二) 对否定说的反驳第15-22页
  1、人格不会商品化第15-16页
  2、违约精神损害的可预见性第16-18页
  3、责任竞合理论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第18页
  4、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第18-19页
  5、可以进行证明和计算问题第19页
  6、法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是法治社会发展的趋势第19-20页
  7、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具有惩罚性或者说主要不具有惩罚性第20-22页
三、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法考察第22-27页
 (一) 英美法中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第22-23页
 (二) 法国法中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第23页
 (三) 德国法中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第23-24页
 (四) 澳大利亚法中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第24页
 (五) 国际统一立法中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第24-27页
四、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依据第27-32页
 (一) 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第27-28页
  1、有利于实现法的正义价值第27-28页
  2、有利于新的法的秩序的形成第28页
 (二) 符合民法精神,有利于完善我国民事责任制度第28-30页
  1、符合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第28页
  2、是民法基本原则的体现第28-29页
  3、有利于我国民事责任制度健全发展第29-30页
 (三) 符合我国合同立法的发展第30-32页
  1、保护公民的合法精神权益是现代合同法的一大特点第30-31页
  2、符合合同法基本原则,并能很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第31-32页
五、违约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构建第32-36页
 (一) 对民法相应条文进行一定的扩张解释第32-33页
 (二) 适当限定适用范围第33页
 (三) 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相应的原则第33-34页
 (四) 当事人自愿约定赔偿金原则第34-36页
结束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公序良俗原则--中德情妇遗嘱案的比较和评析
下一篇:完善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