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5页 |
| ·准相位匹配技术 | 第12-17页 |
| ·非线性光学 | 第12-14页 |
| ·双折射相位匹配 | 第14页 |
| ·准相位匹配及其特点 | 第14-17页 |
| ·周期极化晶体 | 第17-26页 |
| ·周期极化晶体的制备 | 第18-20页 |
| ·周期极化晶体的分类 | 第20-26页 |
| ·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应用概况 | 第26-28页 |
| ·本论文的组成和主要工作 | 第28-29页 |
| ·论文组成 | 第28页 |
| ·主要工作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 第2章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光参量放大和全光波长转换 | 第35-57页 |
| ·准相位匹配介质中光波的相互作用 | 第35-42页 |
| ·准相位匹配技术在光参量放大过程中的应用 | 第42-48页 |
| ·准相位匹配光参量放大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42-46页 |
| ·准相位匹配光参量放大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46-48页 |
| ·准相位匹配技术在光波长转换中的应用 | 第48-53页 |
|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光波长转换的发展历史 | 第48-50页 |
|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光波长转换的基本原理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第3章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调谐带宽研究 | 第57-75页 |
| ·概述 | 第57-58页 |
|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基本原理 | 第58-61页 |
| ·调谐带宽和最大极化周期 | 第61-64页 |
| ·最优宽带可调谐NOPA方案 | 第64-68页 |
| ·纳秒脉冲时的调谐带宽 | 第68-72页 |
| ·基本原理 | 第68页 |
| ·非共线角和调谐带宽 | 第68-70页 |
| ·不完全非共线下的调谐带宽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第4章 非共线光参量放大光谱带宽和参量增益研究 | 第75-93页 |
| ·引言 | 第75-76页 |
| ·宽带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基本原理 | 第76-78页 |
| ·参量带宽 | 第78-86页 |
| ·完全非共线光参量放大过程的参量带宽 | 第78-85页 |
| ·不完全非共线光参量放大过程的参量带宽 | 第85-86页 |
| ·增益带宽 | 第86-87页 |
| ·参量增益 | 第87-89页 |
| ·总结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第5章 基于分段结构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的全光波长转换研究 | 第93-114页 |
| ·引言 | 第93-94页 |
| ·单通构型波长转换器 | 第94-106页 |
| ·基于差频效应的波长转换器 | 第95-101页 |
| ·单通SHG+DFG波长转换器 | 第101-104页 |
| ·单通SFG+DFG波长转换器 | 第104-106页 |
| ·双通构型波长转换器 | 第106-110页 |
| ·双通SHG+DFG波长转换器 | 第106-108页 |
| ·双通SFG+DFG波长转换器 | 第108-110页 |
| ·总结 | 第110-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 致谢 | 第116-11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17-118页 |
| 论文列表 | 第117-118页 |
| ITU-T标准提案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