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能源预测预警体系研究与应用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图目录 | 第14-15页 |
表目录 | 第15-17页 |
1 引言 | 第17-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适应我国能源形势的现实需求 | 第19-20页 |
·促进能源建设和管理科学化 | 第20页 |
·丰富能源理论研究的内涵 | 第20-21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2 能源预测预警的研究进展 | 第23-38页 |
·能源预测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LEAP模型 | 第23-24页 |
·MARKAL模型 | 第24-25页 |
·AIM模型 | 第25-26页 |
·SGM模型 | 第26-27页 |
·能源预警研究进展 | 第27-37页 |
·相关领域预警研究进展 | 第27-33页 |
·能源领域预警研究进展 | 第33-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3 能源预测预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8-56页 |
·能源预测预警的基本概念 | 第38-42页 |
·预测和预警 | 第38-39页 |
·能源预测和预警 | 第39-42页 |
·能源预警的要素分析 | 第42-47页 |
·警义 | 第42页 |
·警源 | 第42-43页 |
·警兆 | 第43-44页 |
·排警措施 | 第44-45页 |
·能源预警要素的关系 | 第45-47页 |
·能源预警的机制研究 | 第47-50页 |
·明确警义 | 第47页 |
·寻找警源 | 第47页 |
·分析警兆 | 第47-48页 |
·预报警度 | 第48-49页 |
·排除警患 | 第49页 |
·逻辑关系 | 第49-50页 |
·警限确定的方法和原则 | 第50-53页 |
·系统化方法 | 第50-51页 |
·控制图方法 | 第51-53页 |
·突变论方法 | 第53页 |
·专家确定法 | 第53页 |
·能源预警的方法分类 | 第53-55页 |
·黑色预警方法 | 第53-54页 |
·黄色预警方法 | 第54页 |
·红色预警方法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4 能源预警系统的指标研究 | 第56-70页 |
·指标构建概述 | 第56页 |
·主要预警指标分析 | 第56-69页 |
·系统构成 | 第56-57页 |
·煤炭指标 | 第57-58页 |
·石油指标 | 第58-60页 |
·天然气指标 | 第60-61页 |
·电力指标 | 第61-63页 |
·综合指标 | 第63-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5 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 第70-82页 |
·中长期能源预测预警研究的意义 | 第70页 |
·预测模型的选择与修正 | 第70-71页 |
·SGM模型的结构 | 第71-74页 |
·SGM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74-80页 |
·生产函数 | 第74-75页 |
·家庭生产函数 | 第75-77页 |
·政府 | 第77-78页 |
·贸易 | 第78-79页 |
·循环经济函数 | 第79页 |
·平衡条件 | 第79-80页 |
·SGM模型的求解步骤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6 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 | 第82-101页 |
·模型基础数据 | 第82-92页 |
·模型部门调整 | 第82-84页 |
·SGM模型的基准年投入产出表 | 第84-90页 |
·固定资产投资 | 第90-91页 |
·人口增长 | 第91-92页 |
·中国未来能源预测情景设计 | 第92-95页 |
·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量预测 | 第95-100页 |
·分行业增加值预测 | 第95页 |
·能源终端需求预测 | 第95-97页 |
·一次能源需求预测 | 第97-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7 中国中长期能源预警研究 | 第101-131页 |
·中长期能源预警分析 | 第101-102页 |
·中长期能源预警指标研究 | 第102-109页 |
·煤炭指标 | 第102-104页 |
·石油指标 | 第104-105页 |
·天然气指标 | 第105-106页 |
·电力指标 | 第106-107页 |
·综合评价指标 | 第107-109页 |
·综合预警指数 | 第109-112页 |
·警级评分规则 | 第109-110页 |
·综合预警指数 | 第110页 |
·综合预警指数的权重设置 | 第110-112页 |
·能源预警的警情分析 | 第112-130页 |
·煤炭子系统 | 第112-114页 |
·石油子系统 | 第114-120页 |
·天然气子系统 | 第120-123页 |
·电力子系统 | 第123-124页 |
·综合评价子系统 | 第124-126页 |
·综合预警指数 | 第126-130页 |
·小结 | 第130-131页 |
8 政策措施与建议 | 第131-136页 |
·完善能源预测预警制度 | 第131-132页 |
·深化能源预测预警的方法研究 | 第132-133页 |
·建立能源预测预警系统的保障措施 | 第133-134页 |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 第134-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136-139页 |
·主要结论 | 第136-13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7页 |
·研究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5页 |
附录 SGM模型相关数据表 | 第145-165页 |
作者简历 | 第165-1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