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构造论文

基于数字样机技术的曲轴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课题来源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数字样机相关技术第20-27页
   ·数字样机技术的产生背景第20页
   ·数字样机技术的概念第20页
   ·数字样机技术的相关技术第20-21页
   ·数字样机技术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数字样机技术的特点第22-23页
   ·数字样机技术的应用第23-24页
   ·主要的数字样机软件第24-25页
   ·基于数字样机技术的发动机轴系分析流程第25页
   ·本文研究的数字样机介绍第25-27页
     ·仿真研究平台第25-26页
     ·仿真研究对象第26-27页
第三章 曲轴系多体系统动态仿真第27-43页
   ·概述第27页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第27-29页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第29-31页
     ·曲柄连杆机构的质量分布第29页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第29-31页
   ·曲轴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ADAMS/Engine 建模实现第31-32页
     ·曲轴系多体模型第32-33页
   ·曲轴系动力学模型机构简介第33-36页
   ·曲轴系动力学模型全局参数第36页
   ·施加主动载荷及约束第36-37页
   ·曲轴系仿真结果第37-41页
   ·曲轴系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第41-43页
第四章 曲轴有限元分析第43-55页
   ·曲轴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曲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4-46页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44-45页
     ·定义材料属性第45页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第45页
     ·载荷状况确定第45-46页
   ·边界条件的处理第46-51页
     ·轴颈分布载荷计算第47-49页
     ·曲轴旋转惯性力和重力第49页
     ·相邻曲拐传递的扭矩第49页
     ·曲轴约束条件处理第49-51页
   ·曲轴有限元分析结果第51-53页
     ·应变分析第51-52页
     ·应力分析第52-53页
   ·曲轴强度校核第53-55页
     ·曲轴静强度安全系数校核第54页
     ·曲轴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第54-55页
第五章 曲轴动态特性研究第55-64页
   ·引言第55页
   ·模态分析第55-59页
     ·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的意义第55-56页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第56-57页
     ·曲轴结构模态分析模型的建立第57页
     ·曲轴模态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7-59页
     ·曲轴模态振型表现及原因分析第59页
   ·曲轴实验模态分析第59-64页
     ·实验模态分析的一般过程第59-61页
     ·曲轴模态实验测试系统第61页
     ·曲轴模态实验方案第61-62页
     ·曲轴模态实验测点布置第62页
     ·曲轴测点的传递函数的测量第62页
     ·模态实验分析软件应用步骤第62-63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曲轴实验分析结果对比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7页
   ·工作总结第64-65页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燃机活塞变形与应力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发动机曲轴制造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