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硅藻土复合微滤膜用于丹参水提液除杂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概况第9-17页
 1. 膜分离技术概述第9-12页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第9页
   ·分离膜的类型第9-12页
 2.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第12-14页
 3. 膜分离技术面临的问题第14-15页
 4. 在中药领域的研究目标第15-17页
第二章 丹参有效成分与杂质的分析方法第17-26页
 1. 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第17-19页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第17-18页
   ·丹参酚酸B的含量测定第18-19页
 2. 杂质的测定第19-24页
   ·鞣质含量测定第19-21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21-22页
   ·总多糖的含量测定第22-24页
 3. 浊度的测定第24-25页
   ·原理第24页
   ·仪器和试剂第24-25页
   ·浊度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第25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5页
 4. 固形物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第三章 硅藻土复合微滤膜的试制第26-38页
 1. 组成材料第27-29页
 2. 制备过程第29-30页
 3. 工艺参数的确定第30-34页
   ·实验仪器第30页
   ·纤维的配比第30-31页
   ·打浆度的确定第31-33页
   ·选择性吸附材料粒度的研究第33-34页
 4. 微滤膜过滤的操作方式及装置第34-36页
   ·过滤操作流程第34-35页
   ·实验室过滤装置第35-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预处理方法的筛选第38-55页
 1. 丹参提取方法第38页
 2. 几种过滤操作方式的比较第38-40页
   ·药液直接过滤第38页
   ·聚酰胺预涂膜除杂第38页
   ·壳聚糖絮凝预处理第38-39页
   ·实验结果第39-40页
 3. 絮凝澄清剂的选择第40-42页
   ·絮凝技术用于中药水提液的原理第40-41页
   ·影响絮凝澄清效果的因素第41-42页
 4. 壳聚糖最佳絮凝条件考察第42-46页
   ·pH值对壳聚糖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2-44页
   ·壳聚糖用量考察试验第44-45页
   ·壳聚糖絮凝温度考察第45-46页
 5. ZTC1+1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考察第46-53页
   ·ZTC1+1絮凝剂两组份投加顺序的考察第47页
   ·ZTC1+1絮凝剂两组份比例的考察第47-48页
   ·ZTC1+1絮凝剂用量考察试验第48-51页
   ·ZTC1+1絮凝剂最佳絮凝温度的考察第51-53页
 6. 三种絮凝剂最佳工艺比较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微滤工艺研究第55-68页
 1. 指标测定方法第55页
 2. 膜孔径对过滤的影响第55-56页
 3. 跨膜压差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第56-58页
 4. 操作温度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第58-59页
 5. pH值对膜通量的影响第59-60页
 6. 过滤前后药液中微粒粒径变化情况第60-61页
 7. 膜污染分析第61-63页
 8. 膜清洗试验第63页
 9. 吸附材料对丹参水提液成分吸附性能研究第63-65页
 10. 膜吸附实验第65-66页
 11. 丹参水提液中成分在处理过程中的跟踪第66页
 12. 絮凝微滤与醇沉的比较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丹参水提液处理前后指纹图谱的研究第68-76页
 1. 研究目的第68-69页
 2. 色谱条件与适应性试验第69-73页
 3. 新旧工艺指纹图谱的比较第73-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七章 硅藻土复合微滤膜用于丹参制剂的探索第76-82页
 1. 丹参单味制剂第76-77页
 2. 丹参口服液第77-79页
   ·丹参口服液处方及制法第77-79页
   ·澄明度的变化情况第79页
 3. 丹参冲剂第79-81页
   ·中药提取物吸湿性第79-80页
   ·丹参颗粒处方及制法第80页
   ·吸湿性比较第80-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88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丹解郁颗粒的药学部分研究
下一篇:成膜材料在中药复方片剂包衣中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