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种源及栽培变种遗传变异的AFLP和ISSR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8页 |
·分子标记概述 | 第9-14页 |
·基于Southern 杂交的分子标记 | 第10-11页 |
·基于PCR 的DNA 分子标记 | 第11-13页 |
·结合PCR 和限制性酶切技术的DNA 分子标记 | 第13-14页 |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DNA 标记 | 第14页 |
·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RAPD 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RFLP 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AFLP 分子标记 | 第16页 |
·SSR 分子标记 | 第16页 |
·竹类植物分子标记研究展望 | 第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5页 |
·研究材料与取样 | 第18-20页 |
·毛竹种源 | 第18-19页 |
·毛竹不同栽培类型 | 第19-20页 |
·主要实验试剂(见附录1) | 第20页 |
·主要实验仪器(见附录2) | 第20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0-21页 |
·ISSR 实验 | 第21页 |
·ISSR 反应体系优化 | 第21页 |
·AFLP 实验 | 第21-24页 |
·基因组DNA 双酶切 | 第21-22页 |
·酶切片段和接头连接 | 第22页 |
·AFLP 预扩增反应 | 第22-23页 |
·AFLP 选择性扩增反应 | 第23-24页 |
·AFLP 和ISSR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基因组DNA 的质量 | 第25页 |
·ISSR 实验体系 | 第25-26页 |
·AFLP 实验体系 | 第26-27页 |
·基因组DNA 双酶切 | 第26-27页 |
·AFLP 预扩增反应 | 第27页 |
·AFLP 选择性扩增反应 | 第27页 |
·毛竹种源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ISSR 和AFLP 多态性分析 | 第27-30页 |
·毛竹种源的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 | 第30-31页 |
·毛竹不同栽培变种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ISSR 和AFLP 多态性分析 | 第31-34页 |
·毛竹不同栽培变种的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40页 |
·基因组DNA 的制备 | 第35页 |
·ISSR 与AFLP 引物的选择 | 第35-36页 |
·ISSR 与AFLP 实验分析 | 第36-37页 |
·毛竹遗传变异分析 | 第37-40页 |
·毛竹种源遗传变异分析 | 第37-38页 |
·毛竹不同栽培变种遗传变异分析 | 第38页 |
·毛竹遗传变异分析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附录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6-50页 |
附录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附录3 毛竹遗传距离与相似度表 | 第51-53页 |
图片说明 | 第53-54页 |
附录4 英文缩略语表 | 第54-55页 |
附录5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