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权的法理刍议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社会权的理论界定 | 第9-19页 |
第一节 社会权观念的起源 | 第9-12页 |
第二节 学界对社会权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 第12页 |
二、与自由权相对应的权利 | 第12-13页 |
三、积极权利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文对社会权的界定 | 第14-19页 |
一、社会权的三重审视 | 第14-17页 |
二、社会权之"集体人权"属性批判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社会权的历史沿革 | 第19-32页 |
第一节 社会权的赞成意见及表现 | 第19-28页 |
一、从古代社会到中世纪:社会权的萌芽期 | 第19-22页 |
二、近代:社会权的形成期 | 第22-25页 |
三、现代:社会权的发展期 | 第25-28页 |
第二节 社会权的反对意见及表现 | 第28-32页 |
第三章 社会权的正当性基础 | 第32-50页 |
第一节 社会权的人性根基 | 第32-40页 |
一、社会权的根本目的:人的尊严的维系 | 第32-35页 |
二、社会权的保护对象:弱者 | 第35-39页 |
三、人的角色定位的转换:从"经济人"到"社会人"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社会权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 第40-50页 |
一、社会权的理论支撑:平等主义与社会公正 | 第40-46页 |
二、社会权的实践支撑:福利国家的现实运作 | 第46-50页 |
第四章 社会权的具体内容 | 第50-61页 |
第一节 维系生存——社会权之初始性权利 | 第51-55页 |
一、初始性权利之生存权 | 第51-52页 |
二、生存权之实现路径:社会保障权 | 第52-55页 |
第二节 奠定基础——社会权之延伸性权利 | 第55-61页 |
一、激发潜能:受教育权 | 第55-58页 |
二、开创生活:劳动权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