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样本范围和变量的选取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来源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各项数据来源 | 第14页 |
·预期的结果和可能的创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公司资质的含义界定以及文献回顾 | 第16-22页 |
·公司资质的含义界定 | 第16-17页 |
·国内外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17-22页 |
·国内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境外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9页 |
·信息披露制度的含义界定以及发展进程 | 第22-24页 |
·信息披露制度的含义界定 | 第22页 |
·国内外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美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区别 | 第24-25页 |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 | 第25-26页 |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 | 第26页 |
·国外监管部门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建立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以及研究假说 | 第29-35页 |
·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的获取 | 第29-30页 |
·明细表的选择 | 第29页 |
·自愿性信息披露项目数量的确定 | 第29-30页 |
·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的建立 | 第30页 |
·研究自变量的选取及研究假说 | 第30-33页 |
·异国发行(foreign) | 第31页 |
·股权集中度(concent) | 第31-32页 |
·公司潜在价值(Q) | 第32页 |
·负债率(debt) | 第32页 |
·盈利能力(Profit) | 第32-33页 |
·公司规模(size) | 第33页 |
·行业垄断程度(monopoly) | 第33页 |
·自变量的相关说明以及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35-48页 |
·自愿性信息披露状况的统计分析 | 第35-38页 |
·样本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 | 第35-36页 |
·自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自愿性信息披露中的极少披露项目 | 第36-38页 |
·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38-43页 |
·模型的整体以及分部回归分析 | 第38-40页 |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分组回归分析 | 第40-43页 |
·group-h和group-l的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group-h和group-l的多元线性回归 | 第41-43页 |
·实证结果的深入分析 | 第43-4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48页 |
·政策建议 | 第48-50页 |
·本文可能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