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IFN 的发现及分类 | 第13页 |
·IFN-Γ的理化特性和分子结构 | 第13页 |
·IFN 产生机理及转录调控 | 第13-15页 |
·IFN-γ受体及介导的信号传递 | 第15-17页 |
·JAK-STAT 信号传导途径 | 第15-16页 |
·JAK-STAT 非信号传导途径 | 第16-17页 |
·IFN-γ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IFN-γ的免疫调节活性 | 第17页 |
·IFN-γ的抗病毒活性 | 第17-18页 |
·IFN-γ的抗肿瘤活性 | 第18页 |
·IFN-γ生物学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IFN-γ抗病毒活性分析 | 第18-19页 |
·免疫调节活性分析 | 第19页 |
·酶表达和报告基因分析 | 第19页 |
·产NO 分析 | 第19-20页 |
·IFN-γ免疫学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抗原捕获ELISA(antigen-capture ELISA,AC-ELISA) | 第20页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 | 第20页 |
·免疫聚合酶链式反应(Immuno-PCR) | 第20页 |
·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ICC) | 第20-21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RT-PCR) | 第21页 |
·IFN-γ单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第21-22页 |
·提纯重组干扰素 | 第21页 |
·为部分疾病的诊断提供平台 | 第21页 |
·进行免疫检测和免疫细胞的功能研究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BOIFN-Γ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鉴定 | 第23-39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质粒 | 第23页 |
·试验用动物、细胞、血清 | 第23页 |
·试验用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与耗材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8页 |
·含有BoIFN-γ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4页 |
·pET-BoIFN-γ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24页 |
·大肠杆菌表达重组BoIFN-γ的纯化 | 第24页 |
·大肠杆菌表达重组BoIFN-γ的复性 | 第24-25页 |
·大肠杆菌表达重组BoIFN-γ浓度的测定 | 第25页 |
·间接ELISA 鉴定BoIFN-γ免疫原性 | 第25页 |
·Western-blot 鉴定BoIFN-γ免疫原性 | 第25页 |
·小鼠免疫 | 第25页 |
·细胞融合 | 第25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25-26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 | 第26页 |
·单克隆抗体亚型的鉴定 | 第26页 |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及纯化 | 第26页 |
·间接ELISA 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26-27页 |
·Western-Blot 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 | 第27页 |
·抗病毒活性阻断试验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27页 |
·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的测定和杂交瘤细胞稳定性检测 | 第27页 |
·单克隆抗体表位的鉴定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含有BoIFN-γ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8页 |
·大肠杆菌表达重组BoIFN-γ的SDS-PAGE 分析 | 第28-29页 |
·大肠杆菌表达重组BoIFN-γ的纯化 | 第29-30页 |
·纯化后大肠杆菌表达重组BoIFN-γ的浓度测定 | 第30页 |
·间接ELISA 鉴定BoIFN-γ免疫原性 | 第30-31页 |
·Western-blot 鉴定BoIFN-γ免疫原性 | 第31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 第31页 |
·单克隆抗体亚型的鉴定 | 第31页 |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纯化 | 第31-33页 |
·间接ELISA 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33页 |
·Western blot 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33-34页 |
·抗病毒活性阻断试验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34页 |
·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的测定和杂交瘤细胞稳定性检测 | 第34-37页 |
·单克隆抗体表位的鉴定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免疫原的制备 | 第37页 |
·蛋白免疫原性的检测 | 第37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特异性鉴定 | 第38-39页 |
第三章 BOIFN-Γ抗原捕获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9-51页 |
·材料 | 第39页 |
·单克隆抗体 | 第39页 |
·实验用蛋白 | 第3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单克隆抗体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 | 第39-40页 |
·抗原捕获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1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1-42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2页 |
·保存期试验 | 第42页 |
·抗原捕获ELISA 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9页 |
·单克隆抗体腹水酶标记效果的测定 | 第42-43页 |
·抗原捕获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3-45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5-46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6-47页 |
·保存期试验 | 第47页 |
·抗原捕获ELISA 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建立抗原捕获ELISA 检测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49页 |
·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的选择 | 第49页 |
·抗原捕获ELISA 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49-50页 |
·保存期试验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1-52页 |
·获得了两株BOIFN-Γ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 第51页 |
·建立了BOIFN-Γ抗原捕获ELISA 检测方法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