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动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评述 | 第15-23页 |
·和谐共生理论 | 第15-17页 |
·和谐共生理论的渊源 | 第15-16页 |
·和谐共生理论的发展 | 第16-17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17-19页 |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17-18页 |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18-19页 |
·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9-21页 |
·和谐共生与企业绩效评价关系 | 第21-23页 |
·和谐共生与企业发展 | 第21-22页 |
·和谐共生与企业绩效评价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发电企业和谐共生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1页 |
·发电企业和谐共生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 第23-25页 |
·发电企业和谐共生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发电企业和谐共生绩效的基本特征 | 第24-25页 |
·发电企业和谐共生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及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分析 | 第25-26页 |
·影响发电企业和谐共生绩效的因素分析 | 第26-31页 |
·政策体制因素 | 第27-28页 |
·经济因素 | 第28-29页 |
·行业环境因素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发电企业和谐共生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1-52页 |
·我国发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发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 第31页 |
·发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 | 第31-33页 |
·和谐共生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3-35页 |
·和谐共生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3-34页 |
·和谐共生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34-35页 |
·和谐共生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35页 |
·和谐共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5-52页 |
·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8页 |
·规模实力 | 第36页 |
·技术能力 | 第36-37页 |
·管理能力 | 第37-38页 |
·创新能力 | 第38页 |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2页 |
·偿债能力 | 第39页 |
·营运能力 | 第39-40页 |
·盈利能力 | 第40-41页 |
·发展能力 | 第41-42页 |
·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5页 |
·节能降耗 | 第42-43页 |
·环境容量 | 第43页 |
·循环利用 | 第43-44页 |
·环保投入 | 第44-45页 |
·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5-50页 |
·员工热情满意度 | 第45-47页 |
·市场占有份额及评价 | 第47-48页 |
·社会贡献 | 第48-50页 |
·和谐共生绩效评价指标的动态关系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发电企业和谐共生绩效评价模型及应用 | 第52-64页 |
·和谐共生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2-57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52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 | 第52-57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4页 |
·基本评价模型结构的确定 | 第54页 |
·四维绩效协调度的确定 | 第54-56页 |
·和谐共生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 第56-57页 |
·和谐共生绩效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57-64页 |
·样本选取及数据收集 | 第57页 |
·指标权重确定过程 | 第57-61页 |
·和谐共生绩效综合评价 | 第61-62页 |
·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7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