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行政管理法令论文

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论第11-12页
第1章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2-17页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第12-14页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第12-13页
     ·精神损害赔偿的特征第13-14页
   ·精神损害国家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比较分析第14-15页
     ·精神损害国家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联系第14页
     ·精神损害国家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区别第14-15页
   ·精神损害国家赔偿责任与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分析第15-17页
     ·精神损害国家赔偿责任与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联系第15-16页
     ·精神损害国家赔偿责任与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区别第16-17页
第2章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分析第17-24页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赔偿范围第17页
   ·经典案例第17-18页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分析第18-19页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未予明确规定第18-19页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于狭窄第19页
     ·违法行为的确认体系不够完善第19页
   ·在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紧迫性和现实性第19-24页
     ·在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紧迫性第19-22页
     ·在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性第22-24页
第3章 外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研究第24-28页
   ·外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24页
   ·外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第24-28页
     ·英美法系国家第24-25页
     ·大陆法系国家第25-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第28-41页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第28-29页
     ·主体要件第28页
     ·行为要件第28页
     ·损害结果第28-29页
     ·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第29页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范围第29-32页
     ·物质性人格权第30页
     ·精神性人格权第30-31页
     ·特定的身份权第31页
     ·受教育权第31页
     ·财产权第31-32页
     ·死者的人格利益第32页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原则第32-34页
     ·合理赔偿原则第32-33页
     ·"精神抚慰为主,金钱赔偿为辅"原则第33页
     ·法官自由裁量原则第33-34页
     ·国家主动赔偿原则第34页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第34-37页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第34-35页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第35-37页
   ·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方法第37-39页
     ·外国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方法第37-38页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的确定方法第38-39页
   ·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金数额应考虑的因素第39-41页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第39页
     ·侵权行为的手段、场合和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第39-40页
     ·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第40页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第40页
     ·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第40页
     ·受害人住所地的经济状况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救济制度研究--兼论我国行政救济法之完善
下一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法制化研究--机制变革与法制发展的行政法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