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硫煤摇床—浮选联合法脱硫降灰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我国中高硫煤炭资源概况 | 第9页 |
·中高硫煤中灰分及硫分对煤炭利用的影响 | 第9-10页 |
·中高硫煤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硫的赋存形态的研究 | 第10页 |
·物理法脱硫技术的研究 | 第10-13页 |
·化学法脱硫技术的研究 | 第13页 |
·微生物法脱硫技术的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煤样特性分析研究 | 第15-16页 |
·摇床试验研究 | 第16页 |
·煤泥浮选试验研究 | 第16页 |
·煤泥浮选作用机理初探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煤样制备、特性测定法及试验结果评价 | 第17-22页 |
·煤样来源及研究前的制备 | 第17页 |
·煤样特性的测定法 | 第17-20页 |
·X射线衍射图谱定量分析法 | 第17-18页 |
·显微镜测定分析法 | 第18页 |
·接触角测定法 | 第18页 |
·煤中硫分的测定法 | 第18-19页 |
·煤中灰分测定法 | 第19-20页 |
·试验结果的评价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晴隆煤特性组成分析 | 第22-27页 |
·贵州省晴隆煤炭资源概况 | 第22页 |
·晴隆煤的性质及组成 | 第22-26页 |
·原煤的基本性质分析 | 第22页 |
·煤岩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煤系中黄铁矿集合体单体解离度测定 | 第24页 |
·原煤浮沉试验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煤的脱硫降灰重选试验 | 第27-38页 |
·重选试验方案的选择 | 第27-28页 |
·螺旋溜槽分选试验 | 第27-28页 |
·摇床分选试验 | 第28页 |
·摇床分选效果的评价 | 第28-29页 |
·各基本因素对摇床分选的影响程度及分选条件试验 | 第29-36页 |
·各工艺参数对摇床分选的影响程度 | 第29页 |
·影响摇床分选的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29-33页 |
·摇床分选条件试验 | 第33-36页 |
·冲水量对摇床分选的影响 | 第33页 |
·煤浆浓度对摇床分选的影响 | 第33-34页 |
·横向坡度对摇床分选的影响 | 第34-35页 |
·冲程对摇床分选的影响 | 第35页 |
·冲次对摇床分选的影响 | 第35-36页 |
·摇床流程试验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煤泥的脱硫降灰浮选试验 | 第38-47页 |
·煤泥基本性质的分析 | 第38页 |
·煤泥浮选药剂及药剂选择对比试验 | 第38-40页 |
·煤泥捕收剂选择的对比浮选试验 | 第38-39页 |
·煤泥起泡剂选择的对比浮选试验 | 第39-40页 |
·黄铁矿抑制剂选择对比浮选试验 | 第40页 |
·煤泥浮选工艺因素的考察 | 第40-46页 |
·煤浆pH值对煤泥浮选的影响试验 | 第41页 |
·脱硫抑制剂用量试验 | 第41-42页 |
·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试验 | 第42页 |
·煤浆浓度对浮选的影响试验 | 第42-43页 |
·正交试验 | 第43-44页 |
·浮选时间的确定试验 | 第44页 |
·煤泥浮选流程的确定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煤泥浮选作用机理初探 | 第47-51页 |
·煤泥浮选接触角测定 | 第47页 |
·混合用药捕收共吸附作用机理 | 第47-48页 |
·脱硫抑制剂作用机理 | 第48-50页 |
·双氧水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机理 | 第48-49页 |
·石灰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机理 | 第49页 |
·苏打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机理 | 第49页 |
·重铬酸钾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机理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A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