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企业员工培训理论综述 | 第21-31页 |
·学习理论 | 第21-24页 |
·激励理论 | 第24-25页 |
·培训转换理论 | 第25页 |
·培训评估理论 | 第25-27页 |
·企业培训系统型模型 | 第27-28页 |
·个人素质模型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广州铁道车辆厂目前的培训系统分析 | 第31-54页 |
·广州铁道车辆厂概况 | 第31-32页 |
·基本情况 | 第31页 |
·发展历程 | 第31页 |
·生产外部环境及经营情况 | 第31-32页 |
·广州铁道车辆厂技术工人组成情况及培训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组织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广铁车辆厂技术工人队伍人员分布情况 | 第33-35页 |
·技术工人培训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广铁车辆厂技术工人素质结构分析模型 | 第37-41页 |
·素质要素初选 | 第38页 |
·各层次技术工人的职责与素质分析 | 第38-39页 |
·技术工人素质结构分析模型 | 第39-41页 |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素质要素的重要性权重 | 第41-49页 |
·层次分析法的介绍 | 第41-43页 |
·应用AHP 确定各素质要素重要性权重 | 第43-47页 |
·三个层次技术工人素质要素综合重要性权重及其排序 | 第47-48页 |
·各层次技术工人素质的关键要素分析 | 第48-49页 |
·广州铁道车辆厂技术工人素质差距分析 | 第49-50页 |
·分析数据来源 | 第50-52页 |
·广州铁道车辆厂技术工人培训规划 | 第52-53页 |
·工厂目前培训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2-53页 |
·培训规划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广州铁道车辆厂技术工人培训体系再设计 | 第54-77页 |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54-62页 |
·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54-55页 |
·设计的原则 | 第55-56页 |
·培训体系设计的内容 | 第56-62页 |
·广州铁道车辆厂技术工人培训体系的具体内容 | 第62-70页 |
·建立基于素质分析的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计划体系 | 第62-64页 |
·培训课程设计 | 第64-66页 |
·广铁车辆厂技术工人三年培训课程规划 | 第66-70页 |
·培训评估体系设计 | 第70-74页 |
·对培训项目本身的评估——一级(反应)评估 | 第71页 |
·对学员掌握程度的评估——二级(学习)评估 | 第71-72页 |
·培训后学员行为改善情况的评估——三级(行为)评估 | 第72-74页 |
·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