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7页 |
第一节 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学性质 | 第11-18页 |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 第12-14页 |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散射 | 第14-15页 |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光散射分析技术 | 第18-25页 |
·共振光散射分析技术 | 第18-19页 |
·全内反射-共振光散射分析技术 | 第19-20页 |
·流动注射-共振光散射分析技术 | 第20-21页 |
·双波长比率-共振光散射分析技术 | 第21页 |
·后向光散射分析技术 | 第21-22页 |
·固相光散射分析技术 | 第22页 |
·光散射成像分析技术 | 第22-24页 |
·暗场显微成像光谱技术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散射的分析方法 | 第25-34页 |
·生化分析和生物标记 | 第25-26页 |
·纳米粒子的聚集 | 第26-27页 |
·生物成像分析 | 第27-30页 |
·单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散射 | 第30-34页 |
第四节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34-37页 |
·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 第34页 |
·存在问题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 第34页 |
·本文的选题思路 | 第34-37页 |
·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与选择 | 第34-35页 |
·金属纳米材料的修饰 | 第35页 |
·分析方法的建立基础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基于银纳米粒子的色度分析法测定盐酸黄连素 | 第37-47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9页 |
·实验步骤 | 第39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银纳米粒子与盐酸黄连素的作用原理 | 第39-40页 |
·影响银胶颜色变化的因素 | 第40-41页 |
·银纳米粒子的聚集动态过程 | 第41-43页 |
·分析参数 | 第43-44页 |
·实际药品检测 | 第44-45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银纳米粒子作为光散射示踪剂的免标记免疫分析 | 第47-5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9页 |
·免疫反应实验步骤 | 第49页 |
·银纳米粒子在玻片上的吸附及检测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银纳米粒子在玻片上的吸附 | 第50-51页 |
·玻片上吸附的银纳米粒子的散射光测定 | 第51-52页 |
·银纳米粒子在玻片上的选择性吸附的控制 | 第52-54页 |
·银纳米粒子大小的影响 | 第54-55页 |
·竞争反应 | 第55-56页 |
·对抗体的定量检测 | 第56-57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57-59页 |
第四章 银纳米粒子作为光散射探针的可视化三明治免疫分析法 | 第59-75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仪器设备 | 第61页 |
·单个纳米粒子光散射光谱测定 | 第61-62页 |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金、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62页 |
·抗体-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 | 第62-63页 |
·实验步骤 | 第63页 |
·样品测定 | 第63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63-73页 |
·银纳米粒子免疫分析法的光谱特征 | 第63-64页 |
·玻片上银纳米粒子的显微成像及光谱 | 第64-66页 |
·金、银纳米粒子标记的对比 | 第66-68页 |
·银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68-69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9-71页 |
·抗原的检测 | 第71-73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碘对银纳米粒子的腐蚀作用及分析应用研究 | 第75-85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仪器设备 | 第76页 |
·实验试剂 | 第76页 |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76页 |
·银纳米粒子在玻片上的固载 | 第76-77页 |
·实验步骤 | 第77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77-83页 |
·碘化钾与银纳米粒子的作用 | 第77-79页 |
·碘单质与银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 | 第79-81页 |
·银纳米粒子与碘作用后的形态变化 | 第81页 |
·银纳米粒子的光散射性质的变化 | 第81-82页 |
·应用前景 | 第82-83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83-85页 |
第六章 基于磁性分离的等离子体共振散射分析法探索 | 第85-95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85-86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86-88页 |
·仪器设备 | 第86页 |
·实验试剂 | 第86页 |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86-87页 |
·四氧化三铁磁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87页 |
·二氧化硅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87页 |
·磁纳米粒子的生物修饰 | 第87页 |
·银纳米粒子的生物修饰 | 第87-88页 |
·实验步骤 | 第88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88-93页 |
·银纳米粒子为探针的高灵敏度分析法基础 | 第88页 |
·基于磁性分离的等离子体共振散射免疫分析法探索 | 第88-91页 |
·基于磁性分离的等离子体共振散射DNA检测法探索 | 第91-93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93-95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95-99页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95-96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96-99页 |
·多色光散射分析法 | 第96页 |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 | 第96-97页 |
·纳米粒子的形态操控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23页 |
己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