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少年中国》月刊的基本情况 | 第6-8页 |
一、 少年中国学会及其最重要的刊物《少年中国》月刊 | 第6页 |
二、 学界研究现况及某些遗憾 | 第6-8页 |
第二章 从《少年中国》月刊看时代思想文化的变化 | 第8-25页 |
一、《少年中国》月刊与梁启超的渊源 | 第8-9页 |
二、《少年中国》月刊与乌托邦式的社会改造思想 | 第9-15页 |
(一) 《工读互助团》的发表 | 第9-12页 |
(二) 工读互助运动事后的反思与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 第12-13页 |
(三) 发起人王光祈的个人命运及其社会改造思想的影响 | 第13-15页 |
三、 《少年中国》月刊与宗教问题讨论 | 第15-20页 |
(一) 关于宗教问题的讨论 | 第15-16页 |
(二) 宗教问题讨论的导因——曾琦及其国家主义思想 | 第16-19页 |
(三) 从宗教问题讨论看时代学人的精神气质 | 第19-20页 |
(四) 宗教问题讨论对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绵绵影响 | 第20页 |
四、《少年中国》月刊与南京大会 | 第20-25页 |
(一) 焦灼的南京大会 | 第21-22页 |
(二) 《少年中国》月刊的最后时光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少年中国》月刊对于新文学的贡献 | 第25-28页 |
一、新诗创作的热情和新诗理论上的见解 | 第25-26页 |
二、成果丰富的翻译小说和文艺理论 | 第26-27页 |
三、戏剧和散文方面的成就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