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的生成与接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绪言 | 第8-17页 |
一、双关的称谓 | 第8-9页 |
二、双关的定义 | 第9-12页 |
三、双关研究的现状 | 第12-15页 |
四、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双关的生成 | 第17-36页 |
第一节 心理因素的作用 | 第17-22页 |
一、记忆——双关生成的前提条件 | 第17-18页 |
二、联想——双关生成的心理机制 | 第18-21页 |
三、求新求异——双关生成的社会心理因素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影响 | 第22-26页 |
一、含蓄的传统对双关生成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二元对称思想对双关生成的作用 | 第24-25页 |
三、民俗文化对双关生成的作用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语言文字的利用 | 第26-36页 |
一、利用语音、语义生成双关 | 第27-28页 |
二、利用语法生成双关 | 第28-30页 |
三、依靠语境生成双关 | 第30-34页 |
四、借助文字生成双关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双关接受过程的语用解读 | 第36-50页 |
第一节 双关接受与“非合作原则”的运用 | 第36-41页 |
一、通过运用“非数量准则”辨认双关 | 第38-39页 |
二、通过运用“非质量准则”辨认双关 | 第39-40页 |
三、通过运用“非关系准则”辨认双关 | 第40-41页 |
四、通过运用“非方式准则”辨认双关 | 第41页 |
第二节 双关接受过程的关联理论阐释 | 第41-44页 |
一、双关接受过程中的信息参与 | 第42-43页 |
二、双关接受过程中的最佳关联原则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双关接受的过程解析 | 第44-47页 |
第四节 双关接受的类型分析 | 第47-50页 |
一、信息接受等值 | 第48-49页 |
二、信息接受减值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双关接受过程的审美体验 | 第50-60页 |
第一节 双关体现的形式美 | 第50-54页 |
一、语音和谐,体现音乐美 | 第50-51页 |
二、形式各异,展现多样美 | 第51-54页 |
第二节 双关体现的内容美 | 第54-60页 |
一、蕴涵精深,体现意境美 | 第55-57页 |
二、含蓄委婉,展现曲折美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发表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