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国际化城市和谐社区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 | 第14-23页 |
·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论 | 第14-16页 |
·和谐社会理论及其渊源 | 第14-15页 |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与逻辑 | 第15-16页 |
·参与式治理与构建城市和谐社区 | 第16-17页 |
·城市社区建设的涵义及其发展目标 | 第16-17页 |
·城市和谐社区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 第17页 |
·新公共管理引发的治道变革及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选择 | 第17-23页 |
·“治理”理论和行政改革 | 第17-19页 |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 第19-20页 |
·理论界关于城市基层民主的几种解释模式 | 第20页 |
·参与式网络化治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第20-23页 |
3 国际化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 | 第23-32页 |
·国际关系理论指引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社区 | 第23-26页 |
·中国“软权力”的影响和铺垫作用 | 第23-24页 |
·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外国人聚居区 | 第24-25页 |
·国际化城市社区发展基层民主的四个维度 | 第25-26页 |
·发展社区参与的相关前提 | 第26-30页 |
·社区参与涵义辨析 | 第26-27页 |
·衡量社区参与状况的指标体系 | 第27-28页 |
·提升社区参与的路径选择 | 第28-30页 |
·城市社区自治理念对我国社区自治的启示 | 第30-32页 |
·社区自治理念的培养—社区自治的前提 | 第30-31页 |
·社区自治组织的培育和构建—社区自治的主导 | 第31页 |
·社区居民互动—城市社区自治实现的关键因素 | 第31-32页 |
4 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外国人聚居区及其治理困境 | 第32-44页 |
·中国近代史上由国际关系和谐缺失而引致的租界问题 | 第32-33页 |
·租界区域内的行政自治 | 第32页 |
·租界位置分布和附带的正面影响 | 第32-33页 |
·当前我国传统重要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横向比较 | 第33-35页 |
·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我国传统重要城市的国际化水平简析 | 第34-35页 |
·典型案例:北京市望京地区韩国人聚居区的现状分析 | 第35-41页 |
·望京地区简介 | 第35-36页 |
·韩国人聚居望京的原因和背景 | 第36-39页 |
·两国居民之间的误解和冲突矛盾 | 第39-41页 |
·国内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在职能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 第41-44页 |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膨胀和定位模糊 | 第41页 |
·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错位 | 第41-42页 |
·基层派出所在外国人管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 第42-44页 |
5 创建国际化城市和谐社区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 第44-50页 |
·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主体地位和观念创新 | 第44-45页 |
·全面开放的战略选择 | 第44页 |
·主权、安全与利益三位一体的开放理念 | 第44-45页 |
·外国居民管控思维的突破和改进 | 第45-46页 |
·和谐控制理念的完整解读 | 第45-46页 |
·具体控制维度的准确把握 | 第46页 |
·外国人入选居民委员会的构想和逻辑 | 第46-48页 |
·法律制度障碍的妥善回避 | 第47页 |
·社区政治空间的转换 | 第47-48页 |
·社区整合目标在外国人聚居区的实现措施 | 第48-50页 |
·相关规范和协调机制的研究和制定 | 第48页 |
·发挥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建立新型社区自治框架 | 第48页 |
·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整顿租赁市场 | 第48-50页 |
6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1 | 第54-55页 |
附录 2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