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国际化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4页
   ·课题研究的缘起第9-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1-13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3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2 国际化城市和谐社区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第14-23页
   ·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论第14-16页
     ·和谐社会理论及其渊源第14-15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与逻辑第15-16页
   ·参与式治理与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第16-17页
     ·城市社区建设的涵义及其发展目标第16-17页
     ·城市和谐社区的定义与构成要素第17页
   ·新公共管理引发的治道变革及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第17-23页
     ·“治理”理论和行政改革第17-19页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第19-20页
     ·理论界关于城市基层民主的几种解释模式第20页
     ·参与式网络化治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第20-23页
3 国际化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第23-32页
   ·国际关系理论指引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社区第23-26页
     ·中国“软权力”的影响和铺垫作用第23-24页
     ·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外国人聚居区第24-25页
     ·国际化城市社区发展基层民主的四个维度第25-26页
   ·发展社区参与的相关前提第26-30页
     ·社区参与涵义辨析第26-27页
     ·衡量社区参与状况的指标体系第27-28页
     ·提升社区参与的路径选择第28-30页
   ·城市社区自治理念对我国社区自治的启示第30-32页
     ·社区自治理念的培养—社区自治的前提第30-31页
     ·社区自治组织的培育和构建—社区自治的主导第31页
     ·社区居民互动—城市社区自治实现的关键因素第31-32页
4 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外国人聚居区及其治理困境第32-44页
   ·中国近代史上由国际关系和谐缺失而引致的租界问题第32-33页
     ·租界区域内的行政自治第32页
     ·租界位置分布和附带的正面影响第32-33页
   ·当前我国传统重要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横向比较第33-35页
     ·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33-34页
     ·我国传统重要城市的国际化水平简析第34-35页
   ·典型案例:北京市望京地区韩国人聚居区的现状分析第35-41页
     ·望京地区简介第35-36页
     ·韩国人聚居望京的原因和背景第36-39页
     ·两国居民之间的误解和冲突矛盾第39-41页
   ·国内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在职能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第41-44页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膨胀和定位模糊第41页
     ·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错位第41-42页
     ·基层派出所在外国人管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第42-44页
5 创建国际化城市和谐社区的主要对策和建议第44-50页
   ·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主体地位和观念创新第44-45页
     ·全面开放的战略选择第44页
     ·主权、安全与利益三位一体的开放理念第44-45页
   ·外国居民管控思维的突破和改进第45-46页
     ·和谐控制理念的完整解读第45-46页
     ·具体控制维度的准确把握第46页
   ·外国人入选居民委员会的构想和逻辑第46-48页
     ·法律制度障碍的妥善回避第47页
     ·社区政治空间的转换第47-48页
   ·社区整合目标在外国人聚居区的实现措施第48-50页
     ·相关规范和协调机制的研究和制定第48页
     ·发挥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建立新型社区自治框架第48页
     ·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整顿租赁市场第48-50页
6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 1第54-55页
附录 2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下一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供给研究--以环江县为调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