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6页 |
| 前言 | 第16-20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实验一、薄荷醇与氮酮联用对5-Fu 的促透作用 | 第20-30页 |
| 1 前言 | 第20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 ·实验试剂配制 | 第21页 |
| ·实验装置 | 第21-22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 ·离体皮肤的准备 | 第22页 |
| ·5-Fu的方法学考察 | 第22-24页 |
| ·透皮试验 | 第24-25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 ·薄荷醇与氮酮对5-Fu的促透作用效果 | 第25-26页 |
| ·倍量法比较不同浓度薄荷醇与氮酮联用对5-Fu的促透作用的影响 | 第26-28页 |
| 5 讨论 | 第28-30页 |
| 实验二、薄荷醇对皮肤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0-41页 |
| 1 前言 | 第30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 3 试验方法 | 第31-34页 |
| ·药物的配制及分组 | 第31页 |
| ·光镜观测大鼠皮肤的结构 | 第31-33页 |
| ·大鼠皮肤扫描电镜观测 | 第33页 |
| ·大鼠皮肤透射电镜观测 | 第33-34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34-39页 |
| ·光镜观测结果 | 第34-35页 |
| ·扫描电镜结果 | 第35-37页 |
| ·透射电镜结果 | 第37-39页 |
| 5 讨论 | 第39-41页 |
| 实验三、全衰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薄荷醇对皮肤结构的影响 | 第41-50页 |
| 1 前言 | 第41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 ·主要试剂 | 第41-42页 |
|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 3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 ·试验分组 | 第42页 |
| ·ATR-FTIR 试验条件 | 第42页 |
| ·大鼠皮肤角质层的ATR-FTIR 实验 | 第42-43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43-48页 |
| ·大鼠皮肤角质层的ATR-FTIR 图 | 第43-46页 |
| ·人表皮角质层的ATR-FTIR 图 | 第46-48页 |
| 5 讨论 | 第48-50页 |
| 实验四、薄荷醇对KC 内CA~(2+)及CA~(2+)-ATP 酶的影响 | 第50-65页 |
| 1 前言 | 第50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50-53页 |
| ·主要仪器 | 第50-51页 |
| ·主要试剂 | 第51-52页 |
| ·试剂配制 | 第52-53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 ·人类KC 的分离与培养 | 第53-55页 |
| ·薄荷醇对人KC 内游离CA~(2+)的影响 | 第55页 |
| ·薄荷醇对人KC 内CA~(2+)-ATP 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页 |
| ·统计分析 | 第55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55-63页 |
| ·KC 形态学观察 | 第55-57页 |
| ·薄荷醇对人KC 内游离CA~(2+)的影响 | 第57-61页 |
| ·薄荷醇对人KC 内CA~(2+)-ATP 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 5 讨论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 皮肤吸收促透剂对角质层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74-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附录一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85-86页 |
| 附录二 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