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的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高良姜的研究 | 第11-15页 |
·高良姜主要化学成分 | 第11-13页 |
·高良姜的药理作用 | 第13-15页 |
·肠易激综合症 | 第15-17页 |
·肠易激综合症及其临床表现 | 第15-16页 |
·肠易激综合症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 | 第16-17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17-18页 |
·膜的种类和选择原则 | 第17-18页 |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产业的应用 | 第18页 |
·大孔树脂纯化技术 | 第18-20页 |
·大孔树脂的分离原理 | 第19页 |
·大孔树脂的型号选择 | 第19页 |
·大孔树脂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高良姜的应用价值 | 第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高良姜药材的筛选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22-36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高良姜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23-29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23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23-2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8-29页 |
·黄酮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第29-35页 |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29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色谱条件 | 第29-30页 |
·系统适应性试验 | 第30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30-34页 |
·样品测定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 第36-54页 |
引言 | 第36页 |
·仪器材料 | 第36-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高良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37-40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依据 | 第37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7-38页 |
·黄酮吸收的线形关系考察 | 第38页 |
·精密度考察 | 第38-39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9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9页 |
·加样回收实验 | 第39-40页 |
·不同提取因素对黄酮和庚烷提取率影响的研究 | 第40-43页 |
·高良姜醇提工艺研究 | 第40-43页 |
·验证实验 | 第4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3页 |
·高良姜中黄酮和庚烷类物质精制工艺的研究 | 第43-52页 |
·醇提水沉工艺的研究 | 第43-46页 |
·大孔树脂技术分离对高良姜浸膏的精制效果研究 | 第46-50页 |
·膜分离技术在高良姜醇提物精制过程中的应用 | 第50-5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中试实验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高良姜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 第54-68页 |
·高良姜提取物UPLC/Q-TOFMS 成分分析 | 第54-64页 |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54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54页 |
·质谱条件 | 第54页 |
·结果 | 第54-64页 |
·讨论 | 第64页 |
·高良姜精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64-68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64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高良姜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 第68-73页 |
引言 | 第68页 |
·仪器材料 | 第68页 |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68-72页 |
·性状 | 第68页 |
·鉴别 | 第68-70页 |
·庚烷类的鉴别 | 第68-69页 |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68-69页 |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69页 |
·薄层鉴别条件的选择 | 第69页 |
·总黄酮的鉴别 | 第69-70页 |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69页 |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69页 |
·薄层鉴别条件的选择 | 第69-70页 |
·含量测定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73-75页 |
·研究结果 | 第73-74页 |
·高良姜药材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73页 |
·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73页 |
·纯化工艺的确定 | 第73页 |
·高良姜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 第73-74页 |
·高良姜提取物的质量标准 | 第74页 |
·创新点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