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7页 |
·课题背景 | 第15-17页 |
·热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金属防热材料 | 第18页 |
·C/C 复合材料 | 第18-19页 |
·陶瓷基复合材料 | 第19-20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35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微结构 | 第20-22页 |
·脆性材料抗热冲击性能研究 | 第22-28页 |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 | 第28-30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 第30-34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 第34-3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第2章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抗热冲击性能的表征与评价 | 第37-62页 |
·引言 | 第37页 |
·添加物对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破坏模式的影响 | 第37-44页 |
·热冲击前后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38-41页 |
·常温下强度的尺寸效应 | 第41-42页 |
·常温下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表征 | 第42-44页 |
·超高温陶瓷材料的热冲击模型 | 第44-55页 |
·传统的热冲击理论 | 第44-45页 |
·考虑表面换热的双向传热温度场 | 第45-49页 |
·应力场的差分格式 | 第49-52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热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2-55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冲击实验 | 第55-61页 |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55页 |
·ZSA 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ZSG 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0页 |
·残余应力对超高温陶瓷材料热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表面换热对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62-85页 |
·引言 | 第62页 |
·预氧化对ZSA 热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62-69页 |
·实验过程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预氧化对ZSG 强度及热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69-76页 |
·实验过程 | 第69页 |
·ZSG 氧化后的表面形貌 | 第69-73页 |
·预氧化ZSG 材料的强度及热冲击性能 | 第73-76页 |
·水槽温度对水淬法测试超高温陶瓷热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76-83页 |
·实验过程与结果 | 第76-77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7-82页 |
·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4章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表征与评价 | 第85-113页 |
·引言 | 第85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氧化层形成和高温演化特征 | 第85-89页 |
·低温区(700-1200℃) | 第86页 |
·中温区(1200-1600℃) | 第86-87页 |
·高温区(1600-1800℃) | 第87-88页 |
·超高温区(>1800℃) | 第88-89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氧化破坏模型 | 第89-98页 |
·SiC 耗尽层的形成过程 | 第89-91页 |
·氧化-相变过程中组元材料及孔洞的演化过程 | 第91-95页 |
·SiC 耗尽层孔隙率的演化规律 | 第95-98页 |
·实验验证 | 第98-102页 |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SiC 耗尽层力学性能 | 第102-111页 |
·SiC 耗尽层弹性性能的细观力学分析 | 第102-106页 |
·SiC 耗尽层强度衰减规律 | 第106-111页 |
·SiC 耗尽层对热传导的影响 | 第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5章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内部缺陷的形核与扩展 | 第113-133页 |
·引言 | 第113页 |
·实验现象 | 第113-115页 |
·孔洞的形核机制 | 第115-116页 |
·微结构引起的应力集中 | 第116-124页 |
·不同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晶界上杂质的影响 | 第119-124页 |
·孔洞扩展与连通机制 | 第124-132页 |
·单个孔洞的扩展 | 第124-128页 |
·两个孔洞的连通与扩展 | 第128-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6章 SiC 高温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分子动力学初探 | 第133-149页 |
·引言 | 第133页 |
·SiC 颗粒对超高温陶瓷韧性的影响 | 第133-136页 |
·SiC 高温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36-147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简介 | 第136-138页 |
·高温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38-143页 |
·高温破坏模式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43-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结论 | 第149-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3-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个人简历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