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列车运行组织及调度工作论文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研究现状第12-14页
     ·研究现状第12-14页
     ·既有研究总结第14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4-15页
     ·研究目标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和结构第15-17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分析第17-29页
   ·动态性能的研究内涵与相关概念第17-20页
     ·研究内涵第17-19页
     ·相关概念第19-20页
   ·既有研究方法的分析和总结第20-22页
     ·可调整度研究第20-21页
     ·列车运行图的稳定性研究第21页
     ·评价指标的研究第21页
     ·既有研究的总结第21-22页
   ·我国高铁列车运行图动态性能问题分析第22-28页
     ·编制高铁列车运行图的特点第22-25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25-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我国高铁列车运行图结构分析第29-41页
   ·我国高铁列车运行图结构特点及表示方法第29-32页
     ·运行图结构特点第29-30页
     ·运行图结构表示方法第30-32页
   ·我国高铁列车运行图结构分析第32-39页
     ·与相邻列车间速度差的关系分析第33-35页
     ·与列车铺画布局的关系分析第35-36页
     ·与列车缓冲时间的关系分析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我国高铁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优化第41-57页
   ·缓冲时间基础理论第41-44页
     ·缓冲时间内涵及分类第41-43页
     ·缓冲时间的作用机理第43-44页
   ·缓冲时间优化分析第44-48页
     ·既有研究思路分析第44-45页
     ·缓冲时间设置原则第45-47页
     ·缓冲时间优化思路第47-48页
   ·缓冲时间优化分析第48-54页
     ·区间情况分析第48-50页
     ·车站情况分析第50-54页
   ·计算分析与实例第54-56页
     ·参数计算与分析第54-55页
     ·实例分析与结论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纵向弹性轨枕的车辆/轨道动态特性研究
下一篇:兰州地铁1号线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