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界定第12-18页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第12-16页
  (一) 宽严相济之“宽”的界定第12-14页
  (二) 宽严相济之“严”的界定第14-15页
  (三) 宽严相济之“相济”的界定第15-16页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容第16-18页
  (一)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内容第16-17页
  (二)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立法政策与司法政策的统一第17-18页
第二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演进第18-26页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渊源第18-23页
  (一) 先秦时期第18-21页
  (二) 秦汉隋唐时期第21-22页
  (三) 宋元明清时期第22-23页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第23-26页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的必要性第26-33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第26-27页
 二、克服“严打”政策弊端的需要第27-28页
 三、应对我国犯罪现状的客观要求第28-30页
 四、顺应保障人权的世界趋势的要求第30-31页
 五、节约刑罚资源的迫切要求第31-33页
第四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念蕴含第33-39页
 一、刑法谦抑性理念第33-34页
 二、刑法经济理念第34-35页
 三、罪刑相适应理念第35-36页
 四、保障人权的理念第36-37页
 五、人道主义理念第37-39页
第五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途径第39-49页
 一、观念层面第39-40页
 二、立法层面第40-45页
  (一) 调整完善刑罚结构第40-43页
  (二) 构建和谐的刑法网第43-45页
 三、司法层面第45-46页
  (一) 扩大相对不起诉的范围第45页
  (二) 把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补充模式第45-46页
  (三) 完善其他诉讼程序第46页
 四、行刑层面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法中的义务冲突研究
下一篇:论非刑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