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序言 | 第17-19页 |
第一部分 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一、植物新品种权的内涵 | 第19-24页 |
(一) 植物新品种的定义 | 第19页 |
(二)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对象 | 第19-22页 |
1、有性繁殖植物 | 第19-20页 |
2、无性繁殖植物 | 第20-21页 |
3、新发现的野生植物 | 第21页 |
4、转基因植物 | 第21-22页 |
(三)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主体 | 第22页 |
(四)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客体 | 第22页 |
(五)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原则 | 第22-24页 |
1、经济利益原则 | 第22-23页 |
2、利益平衡原则 | 第23页 |
3、善良风俗原则 | 第23页 |
4、国别差异原则 | 第23页 |
5、最惠国待遇原则 | 第23页 |
6、鼓励创新原则 | 第23-24页 |
7、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 第24页 |
8、尊重国家经济利益安全原则 | 第24页 |
二、植物新品种权的特征 | 第24-25页 |
(一) 专有性 | 第24页 |
(二) 地域性 | 第24-25页 |
(三) 时间性 | 第25页 |
三、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 | 第25页 |
(一) 品种权人的生产权、销售权、使用权、许可权和转让权 | 第25页 |
(二) 名称标记权 | 第25页 |
(三) 追偿的权利 | 第25页 |
四、植物新品种权的归属 | 第25-26页 |
五、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条件 | 第26页 |
(一) 新颖性 | 第26页 |
(二) 稳定性 | 第26页 |
(三) 一致性 | 第26页 |
(四) 特异性 | 第26页 |
(五) 命名的适当性具备适当的名称 | 第26页 |
(六) 在保护名录范围内 | 第26页 |
六、品种登录、品种认定、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的异同 | 第26-29页 |
(一) 观赏国际品种登录 | 第26-27页 |
(二) 品种审定 | 第27页 |
(三) 品种认定 | 第27-28页 |
(四) 品种保护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的国际条约及外国法律保护的典型模式 | 第29-38页 |
一、国际法律保护规范 | 第29-32页 |
(一) 《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公约》 | 第29-30页 |
(二)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 第30-31页 |
(三) 《生物多样性公约》 | 第31页 |
(四)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 | 第31-32页 |
二、植物新品种国外法律保护的典型模式 | 第32-38页 |
(一) 美国 | 第32-34页 |
1、美国植物专利法 | 第32-33页 |
2、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 | 第33页 |
3、美国实用专利法 | 第33-34页 |
(二) 欧盟及英国 | 第34-35页 |
(三) 日本 | 第35-36页 |
(四) 新西兰 | 第36页 |
(五) 印度及亚太地区的部分国家 | 第36-38页 |
第三部分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38-60页 |
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 | 第38-56页 |
(一)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法律体系构建的现状 | 第38-40页 |
(二) 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机构建设的现状 | 第40-47页 |
1、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 第40-45页 |
2、人民法院 | 第45页 |
3、农业行政执法 | 第45-46页 |
4、植物新品种代理机构 | 第46-47页 |
(三) 我国植物新品种的申请现状 | 第47-52页 |
(四) 我国植物新品种纠纷的司法现状 | 第52-56页 |
1、植物新品种权的侵权判定 | 第52-53页 |
2、侵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53-54页 |
3、侵权的鉴定 | 第54-56页 |
(1) DUS测试 | 第54页 |
(2) DNA测定 | 第54-56页 |
二、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56-60页 |
(一) 我国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立法完善 | 第56-58页 |
1、专利法 | 第56-58页 |
2、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 第58页 |
3、刑法 | 第58页 |
(二) 新品种侵权认定需制定DNA标记的DUS测试方案 | 第58-59页 |
(三) 建立国际先进资源共享的植物新品种信息服务机构 | 第59页 |
(四) 建立一支的高水平的植物学专家型法官队伍 | 第59-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