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侵权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研究环境侵权法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环境侵权的概念和特点 | 第15-19页 |
(一) 环境侵权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环境侵权的特点 | 第16-19页 |
二、我国环境侵权法的历史发展 | 第19-21页 |
(一) 环境侵权法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我国环境侵权法的历史发展 | 第19-20页 |
(三) 我国环境侵权法的渊源 | 第20-21页 |
三、环境侵权法的归责原则 | 第21-23页 |
(一) 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 | 第21页 |
(二) 我国环境侵权法的无过失责任原则 | 第21-23页 |
四、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3-28页 |
(一) 概述 | 第23页 |
(二) 关于行为的违法性 | 第23-24页 |
(三) 关于损害事实 | 第24-26页 |
(四) 关于因果关系 | 第26-28页 |
五、环境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28-35页 |
(一) 概述 | 第28页 |
(二) 种类 | 第28-35页 |
六、承担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方式 | 第35-39页 |
(一) 排除危害 | 第36页 |
(二) 赔偿损失 | 第36-37页 |
(三) 恢复原状 | 第37-39页 |
七、环境侵权损害救济的途径 | 第39-50页 |
(一) 协商 | 第39页 |
(二) 调解 | 第39-43页 |
(三) 仲裁 | 第43-45页 |
(四) 诉讼 | 第45-50页 |
八、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50-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