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以人为本视角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1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6-7页
     ·目的第6页
     ·选题意义第6-7页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相关理论概述第7-9页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情况第7-8页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第8-9页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9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9-11页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第11-23页
   ·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14页
     ·职业第11-12页
     ·职业生涯第12-13页
     ·职业生涯规划第13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13-14页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第14-16页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种主要理论第16-23页
     ·人职匹配理论第16-18页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第18-19页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第19页
     ·佛隆(V.H.Vroom)的择业动机理论第19-21页
     ·罗欧的需要理论第21页
     ·工作-家庭平衡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第23-27页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第23页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第23-25页
     ·社会环境第23-24页
     ·人力资本第24页
     ·社会资本第24-25页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关系第25-27页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匹配第25-26页
     ·职业生涯规划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第26页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第26-27页
第四章 案例分析: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第27-31页
   ·两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实际情况第27-28页
   ·目前两所大学就业指导共同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28-31页
     ·就业指导较多沿袭传统第28-29页
     ·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环境配套不足第29页
     ·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第29页
     ·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第29-30页
     ·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就业成本增高第30页
     ·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或活动第30-31页
第五章 以人为本理念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第31-41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模式第31-32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31页
     ·采取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模式第31-32页
   ·建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第32-33页
   ·建立以人为本的全程化就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第33-35页
   ·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第35-37页
   ·培育社会资本,拓宽就业渠道,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信息畅通机制第37-39页
     ·高校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第37-38页
     ·采取科学策略,培育社会资本第38-39页
   ·开展以人为本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第39-41页
结束语第41-42页
附录一第42-44页
附录二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选秀”盛行与大学精神之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