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毁伤效应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 2 爆炸场参数及其计算 | 第14-30页 |
| ·冲击波参数 | 第14-18页 |
| ·超压 | 第14-16页 |
| ·冲量 | 第16-17页 |
| ·正压作用时间 | 第17-18页 |
| ·热辐射参数 | 第18-20页 |
| ·火球直径及其持续时间 | 第18-19页 |
| ·火球温度 | 第19页 |
| ·火球热通量 | 第19页 |
| ·火球热剂量 | 第19-20页 |
| ·破片参数 | 第20-25页 |
| ·破片速度 | 第20-21页 |
| ·破片数目与质量分布 | 第21-23页 |
| ·破片的平均尺寸和质量 | 第23页 |
| ·最大破片质量 | 第23-24页 |
| ·破片最大杀伤距离 | 第24页 |
| ·破片动能 | 第24页 |
| ·破片比动能 | 第24-25页 |
| ·窒息毁伤参数 | 第25-27页 |
| ·炸药的氧平衡 | 第25-26页 |
| ·炸药的氧系数 | 第26页 |
| ·炸药爆炸后的气体体积 | 第26页 |
| ·有毒气体总量 | 第26-27页 |
| ·TNT当量的计算 | 第27-29页 |
| ·基于冲击波超压 | 第27-28页 |
| ·基于热通量 | 第28页 |
| ·基于爆热 | 第28-29页 |
| ·基于破片参数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冲量测量的研究 | 第30-42页 |
| ·原理及装置描述 | 第30-33页 |
| ·设计原理 | 第30页 |
| ·测量装置的描述 | 第30-33页 |
| ·尺寸和测量范围计算 | 第33-35页 |
| ·机械加工及表面处理 | 第35-36页 |
| ·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36-40页 |
| ·测试系统 | 第36-37页 |
| ·数据处理 | 第37-40页 |
| ·测量影响因素讨论 | 第40-41页 |
| ·摩擦力 | 第40页 |
| ·机械加工误差 | 第40-41页 |
| ·变形与机械振动 | 第41页 |
| ·空气阻力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单项毁伤效应评估 | 第42-60页 |
| ·冲击波毁伤 | 第42-50页 |
| ·毁伤准则及判据 | 第42-46页 |
| ·毁伤概率计算 | 第46-50页 |
| ·热辐射毁伤 | 第50-54页 |
| ·毁伤准则及判据 | 第50-52页 |
| ·毁伤概率计算 | 第52-54页 |
| ·破片毁伤 | 第54-57页 |
| ·毁伤准则及判据 | 第54-55页 |
| ·毁伤概率计算 | 第55-57页 |
| ·窒息毁伤 | 第57-59页 |
| ·毁伤准则及判据 | 第57-58页 |
| ·毁伤概率计算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5 综合毁伤效应评估 | 第60-65页 |
| ·炸药爆炸事故综合后果模型 | 第60-63页 |
| ·基本假设 | 第60-61页 |
| ·炸药伤害半径 | 第61-62页 |
| ·综合后果模型 | 第62-63页 |
| ·综合毁伤概率计算模型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6 爆炸毁伤效应综合测评软件的设计及其应用 | 第65-78页 |
| ·设计方案 | 第65-67页 |
| ·菜单功能描述 | 第67-68页 |
| ·计算项目 | 第67-68页 |
| ·定义爆源参数 | 第68页 |
| ·选择目标类型 | 第68页 |
| ·毁伤评价 | 第68页 |
| ·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 第68-77页 |
| ·软件概述 | 第68页 |
| ·软件框架和界面 | 第68-70页 |
| ·软件配置说明 | 第70页 |
| ·程序安装 | 第70-71页 |
| ·软件应用示例 | 第71-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7 结束语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