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渗透--微博中的个人表达与公共参与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第二章 微博中的个人表达与公共参与第10-31页
   ·领域与空间之辩第11-13页
   ·微博是一种生活方式第13-29页
     ·技术的拓展—从 Web1.0 到 Web2.0第14-19页
     ·弥补缺失—微博生活方式的核心第19-22页
     ·公共参与—微博对现实空间的映射与制衡第22-29页
   ·微博—文化传播的双向过程第29-31页
第三章 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融合与共通第31-40页
   ·公共领域、私人领域概念与意义的历史还原第31-35页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第31-32页
     ·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公、私领域第32-33页
     ·中世纪与近代公、私领域的历史生成第33-35页
   ·社会制度与传统约束力的消解第35-37页
   ·公民社会—重要的拐点第37-40页
第四章 中国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意义重构第40-52页
   ·微博的传播机制分析第40-44页
   ·私人领域的公共属性特征第44-48页
   ·中国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意义重构第48-52页
第五章 结论第52-54页
注释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POS系统实证研究
下一篇:汉语微博文本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