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贵安山语城阳台绿化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2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创新点 | 第22-23页 |
1.6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阳台绿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1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2.1.1 米兰“垂直森林” | 第24-26页 |
2.1.2 新加坡森林城市 | 第26-28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阳台绿化相关理论研究 | 第31-40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31-32页 |
3.1.1 第四代住房 | 第31页 |
3.1.2 阳台绿化 | 第31页 |
3.1.3 海绵城市 | 第31-32页 |
3.2 相关理念 | 第32页 |
3.2.1 植物生态学理念 | 第32页 |
3.2.2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32页 |
3.3 园林工程构造 | 第32-37页 |
3.3.1 防水层 | 第33-34页 |
3.3.2 保湿毯 | 第34-35页 |
3.3.3 (蓄)排水层 | 第35页 |
3.3.4 隔离过滤层 | 第35页 |
3.3.5 焊接钢网 | 第35-36页 |
3.3.6 种植基质 | 第36-37页 |
3.4 景观设计要素 | 第37-38页 |
3.4.1 建筑小品 | 第37页 |
3.4.2 水景 | 第37页 |
3.4.3 置石 | 第37-38页 |
3.4.4 植物 | 第38页 |
3.5 景观营造方法 | 第38-39页 |
3.5.1 景观营造 | 第38页 |
3.5.2 空间营造 | 第38页 |
3.5.3 意境营造 | 第38-39页 |
3.5.4 视线组织 | 第39页 |
3.6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前期分析 | 第40-49页 |
4.1 区位分析 | 第40页 |
4.2 上位分析 | 第40页 |
4.3 资源分析 | 第40-41页 |
4.4 环境分析 | 第41-43页 |
4.4.1 温度条件 | 第41-42页 |
4.4.2 光照条件 | 第42页 |
4.4.3 空气湿度 | 第42页 |
4.4.4 风环境 | 第42-43页 |
4.5 户型分析 | 第43-47页 |
4.5.1 160户型 | 第44-45页 |
4.5.2 187户型 | 第45-47页 |
4.6 荷载分析 | 第47-48页 |
4.6.1 活荷载分析 | 第47页 |
4.6.2 恒荷载分析 | 第47-48页 |
4.7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阳台绿化景观设计 | 第49-86页 |
5.1 设计原则 | 第49-52页 |
5.1.1 景观设计原则 | 第49-50页 |
5.1.2 植物选择原则 | 第50-52页 |
5.2 景观工程构造设计 | 第52-55页 |
5.2.1 应用结构设计 | 第52-53页 |
5.2.2 种植基质选择 | 第53-55页 |
5.3 阳台绿化景观设计 | 第55-76页 |
5.3.1 160户型(一) | 第56-59页 |
5.3.2 160户型(二) | 第59-63页 |
5.3.3 160户型(三) | 第63-66页 |
5.3.4 187户型(一) | 第66-69页 |
5.3.5 187户型(二) | 第69-73页 |
5.3.6 187户型(三) | 第73-76页 |
5.4 景观工程系统设计 | 第76-80页 |
5.4.1 安全系统 | 第76-78页 |
5.4.2 给排水系统 | 第78-80页 |
5.5 总体设计 | 第80-84页 |
5.6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9页 |
6.1 总结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