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城市道路路段和交叉口交通阻抗函数分析 | 第15-25页 |
| ·交通阻抗与阻抗函数 | 第15-16页 |
| ·交通阻抗 | 第15-16页 |
| ·阻抗函数 | 第16页 |
| ·常见的阻抗函数和特点分析 | 第16-21页 |
| ·BPR函数及Davidson函数 | 第16-17页 |
| ·我国的路段阻抗函数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交叉口阻抗函数 | 第19-21页 |
| ·城市道路及交叉口阻抗函数修正 | 第21-25页 |
| 第3章 基于电路分析法的最优路径逼近 | 第25-35页 |
| ·边长确定的最优路选择算法Dijkstra算法 | 第25页 |
| ·信号交叉口交通阻抗的赋权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 ·集总电路基本定律 | 第27-30页 |
| ·集总电路简述 | 第27页 |
| ·KCL和KVL定律 | 第27-29页 |
| ·线性电阻网络的电流求解 | 第29-30页 |
| ·基于电路分析法的最优路逼近 | 第30-35页 |
| ·交通场势理论的引入 | 第30-31页 |
| ·最优路逼近的思路分析 | 第31-32页 |
| ·最优路逼近的步骤 | 第32-35页 |
| 第4章 基于电路分析法的城市道路交通分配模型 | 第35-45页 |
| ·交通分配及其依据的主要原理 | 第35-38页 |
| ·交通分配 | 第35-36页 |
| ·Wardrop第一原理 | 第36-37页 |
| ·Wardrop第二原理 | 第37-38页 |
| ·映射KCL与KVL建立的UE交通分配模型 | 第38-41页 |
| ·UE交通分配模型建立过程和目标函数举例 | 第38-40页 |
| ·UE交通分配模型的缺陷分析 | 第40-41页 |
| ·引入电路分析法确定可行流的SO交通分配模型 | 第41-45页 |
| ·引入电路分析法确定可行流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 ·交通阻抗结构图中各边容量限制的确定 | 第42-43页 |
| ·SO交通分配模型的函数表达式和求解思路 | 第43-45页 |
| 第5章 实时最优路径查询系统的构架和微机实现 | 第45-58页 |
| ·端点查询功能的实现和分布式系统 | 第45-46页 |
| ·端点功能实现的基本条件 | 第45-46页 |
| ·分布式系统的结构 | 第46页 |
| ·实现即时最优路选择的分布式查询系统构架 | 第46-50页 |
| ·交通数据的收集和传输 | 第46-47页 |
| ·基础数据的运算和模拟线路数据库的建立 | 第47页 |
| ·端点的查询以及和信息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 第47-48页 |
| ·端点的数据计算和存储模式 | 第48-50页 |
| ·最优路微机实现模拟 | 第50-58页 |
| ·程序编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介绍 | 第50页 |
| ·图形绘制工具MapInfo介绍 | 第50-51页 |
| ·最优路的可视化实现 | 第51-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