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立题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9页 |
·土地整理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小结 | 第19页 |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2 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土地整理的基本理论 | 第23-24页 |
·生态安全的基本理论 | 第24-27页 |
·生态安全的内涵 | 第24-26页 |
·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27-3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生态服务功能理论 | 第28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8-29页 |
·系统学理论 | 第29-30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30-31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31-32页 |
3 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的特点及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 第32-37页 |
·区域概况 | 第32页 |
·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的特点 | 第32-33页 |
·土地整理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 第33-37页 |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植被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水环境的影响 | 第36页 |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第36页 |
·对景观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37页 |
4 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54页 |
·土地整理与生态安全的基本关系 | 第37-38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8-39页 |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模型 | 第39-41页 |
·PSR概念模型 | 第39-41页 |
·修正的PSR概念模型 | 第41页 |
·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筛选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41-49页 |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设计 | 第41-42页 |
·初拟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系列及其筛选方法 | 第42-44页 |
·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主要指标的基本含义及标准值的确定依据 | 第46-49页 |
·盆周山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和等级 | 第49-53页 |
·生态安全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49页 |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 | 第49-51页 |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等级 | 第51-52页 |
·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和等级的划分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实证研究 | 第54-81页 |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 第54-56页 |
·自然条件 | 第54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54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54-55页 |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 第55-56页 |
·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安全评价 | 第56-74页 |
·数据的收集整理 | 第56页 |
·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56-57页 |
·部分指标值的计算 | 第57-60页 |
·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实证分析 | 第60-74页 |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74-80页 |
·各主成分分析 | 第74-79页 |
·综合分析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页 |
·对策与建议 | 第80-8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1页 |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