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齐家北地区青山口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断层活动性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构造演化史恢复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 第12-13页 |
·松辽盆地北部构造、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5页 |
·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史 | 第18-22页 |
·盆地构造基本特征 | 第18-21页 |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 第21-22页 |
·盆地地层发育特征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齐家北地区构造特征研究 | 第25-47页 |
·断裂几何学特征 | 第26-34页 |
·断层剖面几何特征 | 第26-31页 |
·断层平面几何特征 | 第31-34页 |
·断裂运动学特征 | 第34-41页 |
·断层生长指数 | 第34-37页 |
·断层古落差 | 第37-41页 |
·断裂形成机制 | 第41-42页 |
·构造演化史分析 | 第42-47页 |
·平衡剖面原理及编制原则 | 第42-43页 |
·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43-47页 |
第四章 齐家北地区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47-62页 |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基准面旋回识别方法 | 第47-48页 |
·基准面旋回对比方法 | 第48页 |
·高分辨率层序划分 | 第48-54页 |
·青山口组顶底界面特征 | 第48-50页 |
·青山口组层序划分 | 第50-54页 |
·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对比 | 第54-62页 |
·层位标定 | 第55-56页 |
·层序地层对比 | 第56-62页 |
第五章 齐家北地区沉积体系特征研究 | 第62-97页 |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62-73页 |
·沉积相类型 | 第62-69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69-73页 |
·物源分析 | 第73-76页 |
·重矿物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析 | 第73-74页 |
·砂岩百分含量分析 | 第74-75页 |
·地震反射构型分析 | 第75-76页 |
·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 | 第76-87页 |
·剖面相展布特征 | 第76-82页 |
·平面相展布特征 | 第82-87页 |
·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87-97页 |
·同沉积断裂对沉积体系及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87-90页 |
·构造活动对火山岩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90-91页 |
·构造活动对震积岩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91-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